目前分類:文章-工作 (5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藏獒鬥志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位是短暫的,友誼是永遠的

 

我們身旁充滿了這些人,不是嗎?他們總以為升了主管,

 

昔日的朋友不再親暱的和他們聊天或吃飯,是正常現象,

 

不知道其實是自己有意無意展現主管的架子

 

或時時發表一些不尊重其他人的批評,朋友才漸漸離去,

 

請警惕自己日後不要成了這種人,

 

否則只有權利,沒有朋友,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

 

 

不要迷失在工作上,除非生活真的過不去

職位是短暫的,友誼是永遠的......

 

 

我到總公司參加一個會議,趁著還有一些時間,我特地去看望一位昔日的老朋友與老同

事,順便向她恭喜,聽說她已升上了二級主管。在她看到我之際,並未展現以往熱絡的

笑容,還有些的為難的模樣...我不避嫌的拉了一張椅子坐在她面前。

 

 

在短短的十分鐘裏,她在我面前打了好幾通電話,並批了一件公文,還喚了屬下交辦事

務,她似乎也對我視若未睹。我在自知無趣之下,只好站起來準備離去,而她也無意留

我,一手握著聽筒,另一手冷漠對我揮著說再見。當我踏出那間辦公室,我知道自己失

去了一位舊友。

 

 

因為我知道縱然我沒有改變,但別人已經改變了。

 

 

感言~~

 

 

許多人一旦稍微擁有了一點權力,馬上就換了一副嘴臉,不但高高在上,還顯出一副不

可一世的姿態,他們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種人最容易迷失在權力中他們從

未想過,下臺後沒有朋友的悽慘和寂寞。

 

 

記得以前有一位主管,對我們總是照顧有加。我們在總公司受訓,他常常利用機會請大

家吃飯,對我們的工作總是讚美和鼓勵。他有一句座右銘:「職位是短暫的,友誼卻是

永遠的」。所以和他共事時,有如沐春風般的安心和放心。

 

 

離開他的單位後,我再也沒有碰到那麼謙沖如家人般的主管,所以讓我格外懷念他。沒

錯,權力與金錢常常會使人迷失!

 

 

是不是我們只想做一個成功的人,

卻忘了做一個自然的人?!

 

是不是我們只想做一個世故的人,

卻忘了做一個有個性的人?!

 

是不是我們只想做一個完美的人,

卻忘了做一個可愛的人?!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繞了一個遠路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態度比教育 金錢 環境還重要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英國路透發出一張英國查爾斯王子與一位街頭遊民合影的照片。這是一段驚異的相逢!原來,查爾斯王子在寒冷的冬天拜訪倫敦窮人時,意外遇見以前的足球球友。這位遊民克魯伯.哈魯多說:「殿下,我們曾經就讀同一所學校。」王子反問,在什麼時候?他說,在山丘小屋(Hill House)的高等小學,兩人還曾經互相取笑彼此的大耳朵。

 

王子的同學,淪落街頭,這是一段無奈的人生巧遇。曾經,克魯伯.哈魯多出身於金融世家、就讀貴族學校,後來成為作家。老天爺送給他兩把金鑰匙─「家世」與「學歷」,讓他可以很快進入成功者俱樂部。但是,在兩度婚姻失敗後,克魯伯開始酗酒,於是逐漸把他從名作家推向街頭遊民。所以,打敗克魯伯的是英國的不景氣嗎?不是,而是他的態度。從他放棄正面的「態度」那刻起,也輸掉了一生。

場景,從倫敦街頭移到台北。同樣的低迷景氣,但是不同的人生劇情……。

 

十月底,台北陽明山上的一棟別墅正在大翻修,二、三十個工人在四個樓層中忙碌著,五十九歲的磁磚師傅吳清吉蹲在地板上,專注地丈量磁磚的水平。不景氣讓很多泥水師傅沒有工作,但是,吳清吉的工作已排隊到明年。他長年在鴻禧山莊、陽明山、台北市信義計劃區等地的豪宅打轉,為副總統、部長、大老闆們的房子忙碌。找吳清吉舖過地磚的人稱他是「國寶級的地磚師傅」。他的價格高、要等待的時間也很長,但工作還是接不完。

 

藍領工人吳清吉,國小學歷、年近六十、價格比別人高、工時比別人長,追求一百分的態度,讓工作接不完。吳清吉,一個只有國小學歷、年近六十歲的藍領工人應該是職場競技場的被淘汰者,卻炙手可熱。他不像克魯伯能與查爾斯王子讀同樣的貴族學校,但擁有另一把更可貴的人生金鑰匙,追求一百分的工作態度。態度,改變吳清吉的人生下半場。

 

吳清吉與克魯伯.哈魯多,兩位年齡相仿但分住在地球兩端的人,因為態度改變人生。不景氣,讓台灣的失業率攀升到五.三%,失業人口達到五十三萬人,讓今年的工人秋鬥抗議大旗搖得更劇烈。十一月十日下午,連續第十二年舉行的工人秋鬥遊行口號很沉重,「活不起、反貧窮」的紅布條綁在二千多個失業勞工的頭上,失業的媽媽帶著孩子,在台上痛陳失業的經過,台下密密麻麻站滿失業的勞工,神情激動。

 

但是,這股冷鋒掃不走吳清吉的鐵飯碗。「吳清吉」其實不是台灣的少數分子,走訪台灣不同行業,在不同的角落裡其實有許多的「吳清吉」,譬如,為許多名人富豪裝潢房子的木匠曾文南、動輒簽下千萬元保險保費的業務員陳品妏……。他們都是在不景氣中,價值益顯突出者。而創造價值的因子,是他們對工作的態度---一種堅持要做到最好的執著

 

但態度是什麼?如果,家世與高學歷是邁向成功者俱樂部的兩把金鑰匙,態度就是最關鍵的第三把金鑰匙!態度比教育、金錢、環境還重要 ,80%的CEO:不是靠特殊才能,而是憑藉「態度」達到目前的地位。

 

《改變態度,改變人生》一書(Change Y our Attitude,麥田出版)引述查爾斯.史溫道爾(Charles Swindoll)的看法:「態度比你的過去、教育、金錢、環境……還來得重要。態度比你的外表、天賦或技能更重要,可以建立或毀滅一家公司。」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鄭晉昌則說:「態度是學歷、經驗之外,人格特質的總和。」職能是由知識、技能及態度三者組成,態度往往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據我來看,國內、外CEO能成功,不在於專業知識、技能,而是堅持到底的做事態度,」他說,不論是郭台銘的霸氣、張忠謀的柔軟,「他們的目標一經定下,不容任何打折,不達目標絕不終止。」

 

 (這和我們從HINGE導引出的價值觀Never 從不放棄是一樣的道理)

 

《改變態度,改變人生》的作者Tom Bay & Dvid Macpherson也引述類似觀點:「在最近總經理級人物「CEO」問卷調查中,有80%的人承認,並非特殊才能使他們達到目前的地位。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人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之所以能達到目前的地位就是憑藉態度。」

你的人生擁有幾把金鑰匙?如果,擁有第一把與第二把金鑰匙的機會已經失去,取得第三把金鑰匙的主控權在你身上。

一樣是做牙醫,有人把牙醫的服務做到五星級。位於台中的永豐棧牙醫診所,是一家標榜「看牙可以很快樂」的診所,院長呂曉鳴醫師感性的說:「看牙醫一定是痛苦的嗎?我與我的創業夥伴想開一個讓每一個人快樂、滿足的牙醫診所。」這樣的態度加上細心的考慮患者真正需求,讓永豐棧和一般牙醫診所很不一樣。 (這就如同董事長提到的We are family , 我們追求創新與品質)

進門迎面而來的是三十坪左右的寬敞舒適等待區,看牙前,可以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坐在沙發上,先啜飲一杯香濃的咖啡。真正進入看牙過程,還可以感受到硬體設計的貼心:每個診間寬達四坪,一律設有空氣清淨機、對外的落地窗。漱口水是經過逆滲透處理的純水,只要是第一次掛號看牙,一定會替病患拍下口腔牙齒的全景X光片,最後還洗牙加上氟,一家人來的時候,甚至有一間供全家一起看牙的特別室。

 

軟體方面,病患一漱口,女助理立即體貼的主動為病患拭乾嘴角。拔牙或開刀後,當天晚上,醫生或女助理一定會打電話到病患家裡關心病人的狀況。一位殘障人士陳國倉到永豐棧拔牙,晚上回家正在洗澡,聽到電話鈴響,艱難的爬到客廳接電話,聽到是永豐棧關心的電話,他感動的熱淚盈眶:「這輩子我都被人忽視,從來沒有人這樣關心過我。」從一開始就想提供令就診者感動的服務,呂曉鳴的態度區隔了市場,也增強了競爭力。雖然診所位於商業大樓的六樓,但永豐棧牙醫診所今年八月一開幕就吸引中部媒體競相報導。還有客人老遠從台北南下看診。呂曉鳴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創造牙醫師的附加價值

 

「目標」、「熱情」是點燃態度的火種

 

王俠軍花數十天完成一件琉璃作品、王元宏夫婦的堅持創造「夏姿」品牌

點燃態度的火種,是「目標」「熱情」。曾被《華爾街日報》譽為「態度之星」的凱斯.哈維爾(Keith Harrell)在其著作《態度萬歲》中指出:要培養態度,首先必須先找出人生「目標」與「熱情」,沒有「目標」與「熱情」,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深陷於挫折中。有了夢想,立即把它寫下,並為它訂下可操作的行動策略,只要目標一確定,就告訴自己,「永不放棄、永不停止」勇敢面對任何的挫折及挑戰。

 

二十年前,新竹竹塹是台灣玻璃工藝業最興盛的地方,勞工便宜、交期快、複製能力強,讓竹塹有接不完的國外訂單,隨便一個小工廠每月都捧一、兩百萬元的現金到銀行存,當地師傅動輒有上億的身價,但是同樣的技藝、作品,馬上被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學會,竹塹的風光不再。

 

琉園創意總監王俠軍手中的玻璃與竹塹的玻璃原料並無太大差別,但是售價的差別卻高達上百倍,王俠軍的玻璃作品,定價從五千元到五十萬元。竹塹的玻璃只能大量製造,任買主殺價,王俠軍的玻璃卻被世界博物館典藏。其中的差別,只在於王俠軍的出發點不同,「我一開始就想做不同的玻璃。」目標確立後,他以熱情克服各種困難。

 

為了學玻璃的脫蠟鑄造技術,王俠軍花半年時間到美國學習,回到台灣才是真正受苦的開始。「用一個鐵模子,就可以大量生產低價的玻璃擺飾品,良率高達九六%以上。」但是王俠軍卻選擇用石膏做模子,每次只能生產一個玻璃藝術品的挑戰,從選料、做石膏模、澆玻璃到退火,一件作品往往花費數十天的人力及心血,卻沒有成功的保證,「最後開窯的一剎那,有時看到所有的心血付之流水,真的很想哭。」他苦笑著說。

 

二○○○年,王俠軍想要推出紀念千禧年的「千禧龍」,並接受預定,但是由於製作難度太高,良率不到四成,二千多件訂單,直到二千年十月才陸續交貨完畢,雖然賠錢,但是王俠軍依然按承諾交貨。如今,王俠軍的琉園和琉璃工房,並列為國內兩大琉璃藝術主要業者,今年營收達六億元,這個資本額不高的行業,進入門檻卻很高,不是因為技術門檻高,而是要有不斷面對挫折的勇氣,重啟熱情。

二十五年前,當夏姿服飾創辦人王元宏、王陳彩霞夫婦就決定走自創品牌、改良中國服的路線,也讓他們吃足了苦頭。因為只要夏姿一推出新款服裝,兩天內馬上被大廠拷貝,甚至在百貨公司的專櫃都擺得大又前面,夏姿則侷促的側身在後面的小櫃。雖然面對不公平的競爭,王元宏夫婦仍不放棄當初堅持的態度。

 

為了讓拷貝者知難而退,並與大量製造的成衣有所區別,王陳彩霞不惜赴歐洲選布料、在法國成立設計中心引進立體剪裁及最新設計,「剛開始時,法國的布商連布都不讓我們看,因為台灣人實在太會抄襲了,後來看我們態度真誠,才少量賣給我們,現在雙方一起合作開發各種新布料。」她微笑說。

 

「我希望客人穿上我的衣服,在每一個場合都是最獨特的!」她驕傲的說。態度的堅持,讓王俠軍和王陳彩霞一開始的路比別人坎坷,但因為他們用心、比別人更體貼消費者,讓他們在最艱難的環境時候生存下來,並且開始賺錢。

「堅持」的態度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飛利浦向全球員工推行四個價值觀、美國餐飲學士蘇國垚從洗馬桶做起

 

有目標、熱情之外,還要能持續而不是一時的熱情,如果,王俠軍只是偶而燒出一個玻璃藝品;王陳彩霞只是久久才推出一套改良的現代中國服;吳清吉、曾文南只是隨著價錢的高低衡量施工品質。他們的專業態度就不會被人所尊敬。

態度不僅決定專業人員的事業高度,未來也會決定白領工作者的價值,「現在專業知識很容易就可以學到,甚至在網路上就可以學到製造核彈的方法,態度已經成為決定員工價值的關鍵,」台灣飛利浦人力資源中心副總經理林南宏肯定的指出。飛利浦為了增加競爭力,最近開始向全球員工推行「四個價值觀」-對顧客好、做到自己承諾的事、信任同事及栽培後進者,「推行這四個核心價值就是為了形成員工好的態度,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為公司產生具體的貢獻」林南宏說。

 

如果將職能的概念用三角形的圖層表達,大部分的人只會注意到位於三角形頂端技術跟知識的部分,林南宏根據「冰山理論」指出,重點應該是在占九五%的內隱自我概念、人格特質、動機即態度部分,這才是選才的重心。明年開始,飛利浦的員工考績評分將把四個價值列入,而且所占的比率將高達二成,主要是看員工是否真的形成態度,且衷心的執行。「有二個人適合某一職位,如果專業及經驗相當,我會以態度做為升遷的主要評比」他說。

 

態度是能夠改變的,地磚師傅吳清吉是受到師父的影響,「地一定要剷平才能鋪磁磚,即使底下是鐵板也要一槌一槌剷平,」這句話永遠根隨吳清吉;木工師傅曾文南則是看到以前老闆追求完美的做事態度而開始改變。

 

態度,可以改變藍領者在台灣的宿命,一如吳清吉與曾文南;態度,更讓只有高中學歷的嚴長壽從當年的小弟躋身到亞都麗緻酒店總裁。嚴長壽以自己的奮鬥經驗指出,「肯不肯付出、肯不肯學習、肯不肯接受鞭策」是新世代年輕人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態度。

 

蘇國垚是嚴長壽的弟子,雖然從美國頂著餐飲學士的光環回國,但是他願意低頭從洗馬桶的工作做起,他的態度讓他成為台北亞都飯店最年輕的總經理,熱忱、快樂的工作是他成功的態度,他有感而發的說:「心若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習慣改變,人生就會改變。」

 

相對之下,卻有很多的白領上班族不願改變態度,讓自己空有學歷、能力的優勢,放棄態度的金鑰匙,在職場裡浮沉,甚至淪為失業大軍的一員。

 

一位擁有美國、英國名校財務雙碩士的留學生回國,近半年找不到工作,只因他不願屈就一般工作。許多擁有博士、碩士傲人學歷的白領階級,如果有像藍領的磁磚、木工師傅一般的追求完美態度,就可以打敗不景氣,創造更高的成就。

 

未來的時代,很多上班族的工作可以用派遣工作者替代,電腦也可以取代大部分的工作。只有知識可以創造價值,百分百的態度,可以讓你成為知識工作者,即使是藍領階級,能夠用百分百的態度工作,才能讓客戶看出他工作的知識成分。當態度成為競爭的決勝武器時,你準備好了嗎?

 

【 本文摘錄自《天下雜誌》】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僅將此文獻給為選擇工作所苦的人

  

一起工作多年的單身女同事最近提出辭呈

我跟她同事應該快二十年了

 

辭職理由寫著:

.最近公司搬家後,上下班時間要花上三個小時

.現在安排的工作跟興趣不合,不是她想投入的

.年紀逐漸有了,不想這麼勞累

 

辭呈一路簽上去...結果大老闆親自來看她

大老闆也是六十好幾了,:

照顧老員工是我的責任,你提到的工作的問題我會請XX副總經理安排

至於第一與第三項問題也好解決.....

 

雖然大老闆談起公事時是出名的兇

但是我們都知道大老闆的內心其實是蠻照顧員工的

 

她事後跟我閒聊時說:

我覺得老闆們並不能體會我的心情...好像第一及第三項不是甚麼大問題....

 

她說:人家說 earn to live(賺錢過生活)

但是我有必要賺的這麼辛苦嗎?

賺錢只是為了生活,生活才是目的

其實以前我不會有這種想法,

是幾年前一次生病差點走了後,想法才改變了

 

有的人可能不能體會她的想法,但是我卻能感受到....

我個人也是在經歷大半人生,遭逢悲歡離合,

見過生老病死等種種後才猛然覺醒....

 

在我國的傳統觀念教化下,生活是蠻辛苦的,

我期待我的後代別走這條錯誤的路.

 

剛才在別的網站看到一篇文章,心有戚戚焉...節錄在此

 

這星期,語言課的主題是「Travail(工作)

文章主要是探討法國目前工作的現況。

 

不過因為星期五就要開始接連兩個禮拜的耶誕假期,

大家上起課來都心不在焉的。

 

忽然,導師話鋒一轉,問我們班上大約二十來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

「在人生中,你們覺得什麼是重要的?」

 

同學們興致一來,紛紛說出一堆正經與不正經的答案。

 

家人和朋友是一開始就被提出的。

 

一個邊笑邊說的男同學舉手,巧克力和電腦是他認為生命中最不能缺少的;

一個韓國妹提名「夢想」;而我說「自由」。

 

以下是當天提出的名單,並沒有重要性之分,

單純按照提出的順序。

 

家人,朋友,男()朋友,電腦,巧克力,自由,孩子,和平,

學習,工作,旅遊,成功,時間,快樂,睡覺,飲食,動物,

音樂,個人獨特性,笑容,健康,文化,傷心,分享,夢想。

 

接著導師建議

「那我們來投票,選出222這班同學認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一人一票」。

 

答案揭曉,排名分別是,家人,朋友,健康。

 

「原來,工作一點也不重要,難怪你們上課上的心不在焉」

導師笑著對我們說。

 

 

沒想到這句話引起同學熱烈討論。

大家開始紛紛發表自己對工作的看法。

 

金髮瑞典妹說,工作只是為了賺錢提供生活的方法,

在他認知中,工作大概排名第七或第八吧。

 

另一個曾在園區工作的台灣女生則提出不同意見書,

她認為,不完全如此,因為她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很多快樂。

 

哥倫比亞妹反駁,可是還有更多可以尋找快樂的方法,

如果只有工作那多無趣。

 

於是大家喋喋不休一直到下課為止。

 

下課後,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情。

 

記得剛來法國的時候,一次和瑞典同學與美國同學一起吃飯。

他們都只讀到這個學期結束,接下來他們要一起去巴黎工作。

我問他們,你們想要找什麼工作呢?

瑞典妹一派不在乎的說,餐廳或服裝店吧,

運氣好一點的話,試試看能不能找到旅行社的工作,

因為他們都精通至少三種語言。

 

美國女生接著說,對呀,工作只是為了生活而已。

 

想想看,當人家問你住在哪裡的時候,

我可以說我住在巴黎,這有多酷呀。

 

他們兩個都很年輕,大學都還沒畢業。

但都選擇在大學念到一半的時候,來到法國開始另外的生活。

對他們來說,這樣是很正常的。

 

雖然我並不能理解住在巴黎有什麼酷的地方,

當時心理也老犯嘀咕,這樣的工作能作一輩子嗎。

 

但是我能了解,他們所想的是,人生有太多事情要追尋,

學歷,工作只是為了輔助這個人生,不是全部。

 

另一次在上寫作課的時候,主題也是談到工作。

 

老師提到,法國法定最低給薪休假為五個星期。

語畢,在場所有亞洲學生全部面露不可思議的表情。

尤其像我們這種已經工作過,又重回學校的學生,更是覺得難以想像。

 

我問老師,五個禮拜包含國定假日嗎?老師回答,當然不包括。

這五個禮拜,是除了所有星期六日休假,國定假日之外,另外的給薪假。

而且這是法定最低標準,很多人的假期是高於這個標準的。

 

這下我們真的傻眼了。法國的假日出名的多。

這樣,他們一年工作到底有幾天呢?

 

老師看出我們的疑惑。

「如果沒有這些假期,哪裡有時間去旅遊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接著又反問「那在你們的國家,法定的給薪假有幾天?」

我和那個園區工作的女生,小聲的說「七天」。

然後不敢抬頭看老師驚訝的表情。

 

一個月前,Angers這裡舉辦了一個藝術活動。

 

這個活動很有趣,是讓公眾參觀Angers當地藝術家的工作室或者家裡。

除了欣賞他們的作品,工作的狀況,也可以和藝術家聊天。

 

這個活動只有兩天,在這兩天的時間,

隨時都可以去地圖上標示出來的十六個地方參觀。

於是我和另一個也很喜歡藝術的女同學相約在第二天前往。

因為時間有限,又沒有交通工具,只能倚靠步行,

所以並沒有全部拜訪完畢。

 

但是我們看到了攝影,油畫,版畫,雕塑和水彩。

也由於我們去的時間很早,參觀的人比較少,

因此都可以和藝術家們盡情的聊天。

雖然走路走的很累,但是我和朋友都覺得心裡非常滿足,也很開心。

 

晚上吃飯時,我們仍興奮的討論今天看到聽到的事情。

 

忽然間,朋友提出一個疑問。

「他們幾乎白天都有其他的工作耶。

而且他們每個人都會很多樣的事物,

法國人是不是都具有很多種的身分呢」。

 

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

 

例如我們第一個去拜訪的攝影家,他白天是小學美術老師,

其他時間,分別是攝影師,素描畫家和古典吉他演奏者。

 

再想到我們的導師,白天是學校的教授,

其他時間分別是某個慈善協會的成員,

同時也在研究日本與法國的文化。

 

而她的未婚夫,同樣是我們另一堂課的教授,

則同時拍攝電影,攝影,還有繪畫。

 

至於我法國家庭的爸媽,

也分別具有多重身分,即便是在他們都退休之後。

 

這讓我想到,之前在台北當上班族時,

我的生活,除了白天的工作外,還有什麼?

 

我一直覺得我是個熱愛工作的人,

也很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

 

連這次到法國唸書,最初的想法,

也是希望念一個可以對將來工作有幫助的學位。

 

只是,那時當我也許懷著淺意識的津津自喜和朋友抱怨,

最近工作好忙,每天回家都累的半死的時候,

我還有什麼其他的生活?

 

這樣的反省,讓我打了個寒顫。

 

在台北,所謂懂著生活的人,

也許是知道幾家別人叫不出名號的好餐廳;

也許是會定期上國家音樂廳聽音樂會;

也許是會在家裡點著精油薰香,然後喝著藥草茶;

也許是當人家說起什麼時尚玩意,也能夠隨意接口。

 

但是,這只是生活的模式。

基本上,只要照表操課,沒有人做不到的。

那生活的實質呢?

 

當我們一天工作至少十個小時以上,

下班後腦筋還繞著工作進度和辦公室紛擾,

連空閒時閱讀的書籍,都和工作或者至少精進自己以有利於工作有關。

身為「自己」這個人,我們還有什麼?

 

當然這並不是說,把工作當成一種應盡的社會義務,

和討生活的方法就是比較好的態度。

 

也不是說法國人動不動就罷工,或者遊行,

來爭取更好的工作環境就是有道理的。

 

更不是說,每個人都一定要把自己搞的像綜藝團成員一樣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

 

只是,我們的年輕如此短暫,我們的生命如此短暫。

 

即便不能活的如傳說般懾人,也不能活的如流星般璀璨,

我們是否能夠在「自己」這個符號當中,多增添一些元素,

不要讓這個沒有預設答案的申論題,變成全有或全無的是非題?

 

我真誠的這樣期待,也希望我將來不會忘記這樣的體會。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痛苦,享受工作嚴長壽

  

 

1997年至今,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嚴長壽寫的《總裁獅子心》熱賣40萬冊以上, 

至今仍榮登全台各大書店暢銷書排行榜,最近出版的新書《御風而上》,又造成熱潮。  

 

暢銷書彰顯的是民眾巨大的好奇心:為什麼嚴長壽只有高中學歷、23歲退伍到美國運通公司當傳達小弟,5年後卻能升任台灣區總經理?細究他苦學上進的傳奇,其實,嚴長壽曾經飽受各種屈辱、刁難與挫折。

 

掙扎的背後,其實是嚴長壽一貫的正面思考性格,習慣抽離開來看問題,讓他能不斷克服工作中的痛苦。  

 

到底這位「生涯導師」怎麼看待工作中的痛苦?

CHEERS雜誌》專訪嚴長壽,分享他對上班族10大痛苦來源的看法。

 

 

文—藍麗娟

 

嚴長壽小檔案

年齡:54歲。

現任: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麗緻管理顧問

公司董事長、台灣觀光協會會長。

經歷:圓山飯店總經理、美國運通總經理、副理、業務代表、機場代表、總務、傳達小弟。

 

 

Q:您生涯中最大的痛苦是什麼?

 

A:沒考上大學、當兵……,我一路都是失敗啊!說真的,挫折永遠有。我覺得我自己有一個小小的優點是,碰到挫折時,我可以跳開、抽離出來看事情。像我當兵時被關禁閉,有很多人可能就自殺或逃兵算了。但我當時還有兩年8個月要跟這些人相處,既然他們不改變,那我就改變自己去接受他們。

  

    跳開之後看這些老兵,我發現他們其實滿可憐的,表面的武裝都是深怕被看不起。 

      了解他們有這一層保護膜之後,我不會再覺得他們不講理,我改變跟他們相處的方式,後來他們反過來叫我「嚴老大」。

 

   所以當你碰到挫折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痛苦,好像在水深火熱之中,飽受委曲。但當你跳出來,當你不再是你,而是變成他的時候,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Q:對於《CHEERS》公布的上班族10大痛苦來源,您的看法如何?

 

A:我看了第一個感覺是:如果我現在重新開始,我還是有能力生存,那些人還稱不上對手。

 

    換一個角度想,當大家都在自艾自怨,你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超越別人,就有很多機會。這對積極的人來說,是一個希望。

 

 

Q:所以,當上班族怪政府無法改善經濟,你怎麼看?

 

A:職場上的人都要有一個體驗,也是我在書上講的「是非審之於己」,你付出,但最後的成敗還是天數。我們就假設政府根本就沒辦法改善經濟。當你把視野放在全世界時,你會不會被台灣影響?

 

   假設我的目標是中菜的廚師,希望有一天到紐約、法國、郵輪上當中菜廚師。把視野放到全世界,就要把中國菜做的更國際化,所以,就要學英文、學廚房管理,學營造氣氛囉!當我懂得這樣,我到美國也能生存。現在有幾個中廚能講很好的英文、懂營養學、又懂服務?我絕對比大陸、世界各地的中廚強。

 

   我曾經把麗緻飯店的主廚推薦到台灣駐美代表處。到國外做個2年,是人生多難得的經驗?可是如果計較待遇、升遷、在台灣管多少人,到美國只有幾個人幫忙洗碗,這樣永遠都不會走出去。反過來,去過那邊後,他對那邊的貨物、材料,甚至整個環境都有認識,他再回台灣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就看你計較的是待遇,還是長遠的人生規劃?很多人覺得「跳槽機會少」,我覺得你為什麼要擔心呢?把自己現在的工作做好,只要有能力,人家還搶著要你。

 

 

 

Q:很多上班族覺得看不到未來三、五年的未來,很痛苦。

 

A: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工作本身,要超越。我那時候算是很辛運,當時台灣急速成長,公司都在擴大,擴大的時候機會就多。

 

   我做傳達小弟時雞婆,幫人家發電報,後來就學會發電報了。幫別人做事把每一件事都學會,就會想,如果把不同的事整合起來不是很好嗎?

 

   我做機場代表的時候,都在跑腿,結果有一個導遊說,有一對客人手錶壞掉,晚上要去修,要我帶客人去。我帶客人去修,問他們要不要順便去華西街,讓他們對台灣有個新的印象,不是很高興嗎?我也許沒辦法讓30個人滿意,但我可以讓這2個人滿意,而且我的英文也學了一堆。跟他們接觸,我的能力也加強了,這是無形中得到的。

 

 Q:調查也顯示,上班族苦於學歷文憑差,很難找工作。

 

A:現在要找到學歷文憑差的人,還不容易耶。

 

Q:但是很多大學生進公司之後做的是助理、小妹的工作。

 

A:我覺得那是最好的機會。我有幾個朋友的兒女在國外念康乃爾那種很好的大學,來我這邊實習。我跟他們說,你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學打掃房間,因為以後你也不會再做這樣的工作。也許你覺得2分鐘就可以學會,為什麼要花整個暑假?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將來要管人的話,要讓自己融入最基層,去感受他們的心理狀態,體會站一天8小時的累。當你深切的體驗,你以後做領導,會更體貼你的員工,更了解他們每天在乎的不是大的成就、面子,在意的只是員工餐廳的菜好不好吃、工作是幾點到幾點、排班的好壞,你就會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調整這些問題。有一天你到了更高的職位,這會是你最好的經驗。

 

   所以假如你是做小妹,那真是不錯的主意。你可以做人家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的小妹;你也可以一邊做、一邊看、一邊學習、一邊觀察組織來往關係,就看你怎麼選擇。

   如果盯著眼前的工作,當然就會覺得工作很重複,沒有價值。

 

 

 

Q:上班族也覺得失業率問題對他們造成心理陰影,您怎麼看?

 

A:我覺得,台灣嚴格講起來,絕大部分的失業率是年齡太大的,還有就是還沒踏入社會的人。

 

   我感覺,既使是找不到工作的時候,都不能讓自己停下來,就像一個運動員,不能停止練習一樣。

 

   即使當義工也好,一定要讓自己有機會做事,因為當你做這個,就是創造別人對你的認 知跟口碑。當人家看到你連義務幫忙都做得那麼盡心時,還會不請你嗎?但你要是把自己關在家裡自怨自艾,你永遠是懷才不遇。現在有多少工作是等著你去做義工的?在家裡面等也是沒有薪水,為什麼不走出去呢?

 

   我在做台灣的觀光推廣,根本停不下來,但我真的很興奮。外交這麼艱困,即使承認我們的國家的愈來愈少,我們還是要跟世界做朋友!從哪裡開始?當然是從觀光嘛!所以我推動「修學旅遊」,現在這些校長都會講國際化,我們的年輕人在高一時自己存錢,為了將來到國外做修學旅遊,可以跟外國交朋友。

 

 

Q:經濟問題似乎造成上班族很大的壓力,您覺得呢?

 

A:不管剛出社會,或是到我今天的環境,都要先認清什麼是「非有不可」,什麼「不是必要」?

 

   我從加入職場到今天,都一直有一個危機意識。我從美國運通到亞都的時候,公司給我

   一部車,給我租一個大房子在陽明山。當時我有一部很小的福特車,也有一間30幾坪的 房子沒有賣。我有心理準備:有一天要是我沒有這個工作,我回來開這個小車,我會覺得很高興。這樣想就立於不敗之地,跟董事會、跟人家溝通,你就會堅持立場。

 

   你知道嗎?我一直到今天沒有買過鑽戒給我太太,25年了,我們從來不覺得有這個需求,所以,結婚25週年,她出一本詩集,我出一本書。但是,我從來沒有忘記結婚紀念日。假設你是自願過一種簡單的生活的話,慾望降低之後,那一切都簡單了,你會覺得很安適。如果一定要買這個、那個,當然覺得收入不夠。不要跟人家比較,假設只是看到錢,圈圈是跳不出去的,我自己還有房屋貸款要付啊!

 

 

Q:您對上班族苦於「收入與支出不成正比」的看法呢?

 

A:如果把收入看作只是錢的話,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其實收入還包括學習的經驗,你到一 個大公司去犯了錯、業務不好,公司都為你承擔,給你一個免費學習的環境。

 

   在我那個年代,好幾個朋友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去做貿易公司,最後都變成砲灰,原因是經驗、信譽不夠。如果在大公司,即使環境你不喜歡,或是勾心鬥角;可是你可以學做人、專業、整個市場,不在大公司沒辦法接觸到,這就是一個免費學習的環境,這也是一種收入。

 

 

Q:加入WTO,國際化人才的競爭讓上班族焦慮,您認為呢?

 

A:就像一個籬笆突然拿掉,你怕人家侵入到裡面,但你沒有想到,你也可以侵入到全世界,完全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

 

 

 

Q:很多上班族覺得失業沒面子,你覺得呢?

 

A:現在大家都要有心理準備:假設大環境壞到不得了,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失業,所以要學習。

 

   我一直希望有半年可以停下來不做事,我知道不可能,我希望跟我太太到海邊去,還有做一些公益服務,如果可以留白才能思考。

 

 

Q:往往中高齡失業,或是當到網路、科技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的人失業,覺得很難堪。

 

A:其實,這些人失業的難堪不是經濟問題,而是面子問題。真正被人尊敬的是可以放棄以前被人尊敬的身份,回過頭來走回務實的工作,從新的角度重新嘗試。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我以前在美國運通的老闆Bruce Douglas,升到香港做總經理,回美國之後被資遣,後來我找他到加拿大做我的部下。過了兩年,我需要更適合的人,所以我很坦白告訴他,結果,他回舊金山家附近的小型旅館做櫃台的夜間值班經理。最近他帶團到大陸旅遊。  

 

   60歲,做過大公司總經理,但是他很高興啊!老外比較不會在乎面子,不像我們。我覺得,工作應該享受當下的參與與付出。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在井裡嗎?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裡,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裡痛苦地哀嚎著。

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牠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

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牠的痛苦。

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剷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瞭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悽慘。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

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剷進井裡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牠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剷進的泥土堆上面!

就這樣,驢子將大家剷倒在牠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就如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裡,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面去!

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挫折就是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泥沙」;然而,換個角度看,它們也是一塊塊的墊腳石,只要我們鍥而不捨地將它們抖落掉,然後站上去,那麼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們也能安然地脫困。

本來看似要活埋驢子的舉動,由於驢子處理厄境的態度不同,實際上卻幫助了牠,這也是改變命運的要素之一。

如果我們以肯定、沉著穩重的態度面對困境,助力往往就潛藏在困境中。一切都決定於我們自己,學習放下一切得失,勇往直前邁向理想。我們應該不斷地建立信心、希望和無條件的愛,這些都是幫助我們從生命中的枯井脫困並找到自己的工具。

請牢記以下五個快樂的小秘訣:

  1. 不要存有憎恨的念頭。
  2. 不要讓憂慮沾染你的心。
  3. 簡單地生活。
  4. 多分享。
  5. 少欲求。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做多得 吃虧就是佔便宜

 

  管理部王小姐氣嘟嘟地對同屬第一科的陳小姐抱怨,說是剛才科長又交代處理一件不是工作執掌需要進行的項目。懂為他們這科老是要額外多做一些別科的工作。

 

  王小姐說,每天工作都排得滿滿的了,還要多花時間和精神處理別人的事,而另外那兩科也不見得有第一科忙,想到有些不甘心。陳小姐回答,有時候也覺得每一科的執掌應該劃分楚,倒不覺得偶而多做一些有什影響,只是,別科的同仁好像也有些覺得他們越俎代庖,有時候會說些酸溜溜的話。

 

  兩個人在下次和一科梁科長進行例行工作簡報後,忍不住提出這個問題。梁科長笑笑問王小姐,多做這些工作,有沒有影響自己原來的工作?會不會大量增加加班的情形呢?王小姐回答還好。

 

梁科長轉而問陳小姐,做這些工作,是不是增加了其他工作技能?有沒有讓自己對整個管理部的運作更為清楚?陳小姐想了想回答,倒是增進不少。

 

  梁科長笑說,的確,這三科的人力其實差不多,但李經理將比較多的工作量交給一科辦理,表面上看來,一科是吃虧了些。雖然一科同仁不至於需要花很多下班時間完成額外的工作,但上班時一點都輕鬆不得,工作步調相當緊湊。而其他兩科的同仁好像都行有餘力,不時說說笑笑,是會讓「幫忙」的一科同仁有些不舒服。

 

  但是,相對地,大家也都看得到,經理也比較重視這一科同仁所提的意見。這就是因,一科多付出時間心力,對整個部門甚至公司將況,都比其他兩科同仁更為清楚,執行成果也比較讓主管於心。

 

  至於「線」問題,梁科長說原本也有這種顧慮,還私下向李經理請怎麼處理。經理告訴,保持低調,對其他科同仁的調侃儘量別放在心上。原來,經理對另兩科的表現一直不盡滿意,多次要求兩位科長要多付出心力以提昇表現。但兩個科長雖然是進步了些,但對新科技的運用一直還是有排斥的心理,進步的程度不如應有水準。

 

  了不讓整個部門無法達到公司設定的工作目標,經理只好要求較積極的第一科多擔待些。

 

梁科長也藉這個機會,請王小姐和陳小姐也多擔待些。

 

  1年後,公司將管理部李經理調到分公司擔任協理,經理向高層主管大力推薦梁科長接管理部經理職位。李經理的理由是,雖然梁科長的資歷沒有另兩位科長來的深,但實際工作經驗已經足以管理整個管理部的例行事務。另外,據他兩年來的觀察,梁科長開放的心胸和低調的處世風格,應該可以讓原有各科人員不致受到威脅排擠,部門作業可以順利進行。

 

  每個人有自己對生活安排的優先順序。愈來愈多的現代上班族不願意在辦公室花過多的時間精力。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只不過,如果在不影響健康、家庭生活和自我發展的前提下,在工作上多花些時間、精神,或者說多用點心,用吃虧就是佔便宜的心態多學一些東西,未嘗不是讓將來的路更寬廣的一種做法呢。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自己的貴人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一對老夫婦走進一間旅館的大廳,想要住宿一

 無奈飯店的夜班服務生說:「十分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被早上來開會的團體訂滿了。

 

 若是平常,我會送二位到沒有空房的情況下,用來支援的旅館,可是我無法想像們要再一次的置身於風雨中,們何不待在我的房間呢?雖然不是豪華的套房,但還是蠻乾淨的,因我要班,我可以待在辦公室休息。」這位年輕人很誠懇的提出這個建議。

 

 老夫婦大方的接受了他的建議,並對造成服務生的不便致歉。隔天,雨過天,老先生要前去結帳時,櫃台仍是昨的這位服務生,這位服務生依然親切的說:「昨天住的房間並不是飯店的客房,所以我們不會收的錢,也希望與夫人昨睡得安穩!」老先生點頭稱讚:「是每個旅館老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改天我可以幫蓋棟旅館。」

 

 幾年後,他收到一位先生寄來的掛號信,信中說了那個風雨夜所發生的事,另外還附一張邀請函和一張紐約的來回機票,邀請他到紐約一遊。

 

 在抵達曼哈頓幾天後,服務生在第5街及34街的路口遇到了這位當年的旅客,這個路口正矗立著一棟華麗的新大樓,老先生說:「這是我為你蓋的旅館,希望我經營,記得?」

 

 這位服務生驚奇莫名,他說話突然變得結結巴巴:「是不是有什條件?你為選擇我呢?到底是誰?」「我叫做威廉.阿斯特(William Waldorf  Astor),我沒有任何條件,我說過,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這楝旅館就是Waldorf華爾道夫飯店,這家飯店在1931用,是紐約極致尊榮的地位象徵,也是各國高層政要造訪紐約下榻的首選。當時接下這工作的服務生就是喬治波特(George Boldt),一位奠定華爾道夫世紀地位的推手。

 

 是什態度讓這位服務生改變了他生涯的命運?毋庸置疑的是他遇到了「貴人」,可是如果當天上是另外一位服務生當班,會有一樣的結果

 

人間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因緣,每一個因緣都可能將自己推向另一個高峰,不要輕忽任何一個人,不要疏忽任何一個可以助人的機會.學習對每一個人都熱情以待,學習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學習對每一個機會都充滿感激,相信,我們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時間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吳宏仁 

聯華電子總經理吳宏仁談-「你的時間在那裡」

 

40歲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學讀書升學讀書...,建立自己基礎。在父母親友,社會價值觀影響及誤打誤撞的情況下完成基本教育。選擇讀書,應該一鼓作氣,在您尚未進入產業時,能讀多高就多高,畢竟何時進 入產業,您都是社會新鮮人。

 

但是一旦您已經有工作經驗而又有心進修,當然管道很多,相對的掙扎也多。

 

因為您不知現在的年紀、條件、資歷、、、再去做進修這樣的投資是否值得?
如果,您認定一輩子要當上班族,學歷對您而言相信是很重要的,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時歸零 終身學習之道-張寶誠

 

張寶誠(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初夏時節,又有一批新的生力軍離開學校即將進入職場,開啟個人工作生涯的扉頁;踏出學校體制內的學習領域,邁向另一個學習的園地。在校園中,主要的目標是學習;進入職場上,除了貢獻所長,發揮效能之外,學習,仍是主要的重頭戲。

 

當今,我們所處的世界,變化速度之快,似乎沒有一件事能夠倖免於變動的挑戰,過時、淘汰等等不再是抽象名詞,而是迫在眉睫的事實。急遽變動所帶給人們的新衝擊,可能是我們從來沒經歷過的,既然是沒有人碰過的狀況,也使得所有的人一律都成為新手,是故,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所在,就在於無論年紀、年資及經驗等等,承認自己以往所學已不敷使用,回到初學者的狀態。隨時將心態歸零,拋棄過去的經驗,避免自大自滿的心態,固守舊有思維的窠臼,在觀念轉變與挑戰迭起的年代,時時保有一顆初學者的心態。

 

從另一方面來說,由於初學者的心態,比較能夠不恥下問,真心誠意地向知識豐富的人學習,即使受挫、碰壁,也比較能保持幽默感及耐心,不會為以往所學的條件、觀念,阻礙了體驗與突發奇想的能力。因而,學習「如何歸零」、「如何學習」,是終身學習重要的必修科目之一。

 

處於在競爭激烈的商場與職場上,持續不斷地學習,也是維持高效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就曾表示:個人,尤其是知識份子,如果要維持自己的效能,同時要能與時俱進,必須為自我的發展和定位負起責任,否則,不可能在長久的工作生涯中,維持生產力與效力,並不斷地成長。不管喜不喜歡,知識工作者都應該不斷割捨過往,但因為沒有什麼新東西是容易的,所以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對組織而言,時時歸零也是永續經營必備的觀念與作法,誠如杜拉克所言,今日是以往的行動和決策的結果,但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所以無論之前的行動和決策是多麼高明,都可能成為目前的危機與問題,組織必須準備好放棄既有的一切,計畫性地放棄既有的事物,而不是設法延長成功的產品或作法的壽命。

 

至於,如何能夠在職場上透過學習長久維持自我的效能,杜拉克也提出他個人的體悟,我認為值得所有即將進入職場及已在工作崗位良久的工作者參考並據以落實:首先,對於目標和願景不斷地追求,只要不斷地追求,一個人就能夠成熟而不老化;其次,尊重工作,不甘流於平庸;第三,將終身學習融入生活之中,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更要求嘗試不同的方法;第四,在工作中建立一套檢討績效的方法,把自己行動和決策的成果記下來,和預期的成效相比,如此,就能知道自己的優勢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變與學習的。

 

在組織方面,則必須塑造創新與勇於學習的氛圍,提升組織學習能力以及共享知識價值的企業文化,並透過建構教學相長的學習型組織與教導型組織,將學習力傳達至組織的各個角落,提升整體組織的學習意願與動能。舉例來說,永化學公司的瀑布型學習組織,就是教導型組織的一個典範的案例。

 

至於學習內容,則是多元化的,不僅只侷限於工作上的專業知識,其他如情緒管理、健康管理,乃至於紓解壓力之道,也都涵蓋在終身學習的範疇中,可視個人或組織的需求加以規劃。

 

以筆者自身為例,由於工作繁忙,近年來亟需執行健康管理,其中的一項,就是找一樣適合的運動持之以恆地去做它。依各項因素評估之後,筆者選擇了游泳,並利用農曆年假期聘請教練指導,在連續假期集中訓練,經過持續不斷的練習,終於學會了游泳,至今游泳已經成為筆者生活的一部分。這一次的學習經驗,除了達到有益身體健康的目的之外,也讓筆者體會到,舉凡忙碌、年紀大等等都只是不願再學習的托辭而已,對於學習,千萬不要因任何藉口而有所遲疑。想要達到有效的學習,應就在當下即知即行,並輔以堅持不輟的毅力。

 

始於學習、終於學習,無論組織或個人,時時保持歸零的心態,持之以恆地學習,就是維持高效能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2004/07/03 經濟日報】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
為挑戰活-吳若權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威脅最怕的就是你的機制,你的腦袋,沒有跟上時代

 

     有一天我到中油公司帶中油的一級主管,

包括董事長與總經理做三天二夜的工作會議,

剛開始做巡視會議時,我跟董事長講話:

我在中油加油已經二O年了,每次加油,

中油員工永遠給我講三句話,

第一,先生加甚麼油,不要;

要不要編號,不要;    

要不要加滿,不要。

三句話講完我們就大眼瞪小眼,永遠不會再對我噓寒問暖。

有一天我開車到民間加油站,我看見前方有一位營業員主動引導我方向,

我車開進去的時候,有人小跑步引導我的車停在位子上,

然後下車跟我來一段對話,然後就前後左右四個人幫我擦窗戶,

擦完前面的那位員工就走過來,說:「先生,你是不是在大學教書,

看您的氣質就像是一位大學教授。」

請問,他怎麼知道我的大名叫什麼?

各位,我的車上面有通行證,這張通行證貼了二十年,

中油公司沒有一句話問過我說,你是大學教授嗎?

各位當我講完的時候,中油公司的董事長臉色好難看,

因為王文朝成立福爾摩沙石油公司的時候,

只有講過一句話『打敗中油公司不是靠價格也不是靠品質』,

只要我玩一個策略,中油公司必然兵敗如山倒,那就是服務

各位,威脅最怕的就是你的機制,你的腦袋,沒有跟上時代,

你還是停留在那些「安逸是組織最佳安眠藥」的階段,

當我的女兒從後座探頭出來的時候,

福爾摩沙的兩個小女生拉著我六歲小女兒的手,

撫摸著她的腮幫子,生先,你女兒好可愛,長的好像你,

你會不會很高興,這兩句話就決定了我以後加油要在福爾摩沙。

所以中油公司一OO%的獨佔率,油品一開放,

現在的結構是四十、四十、二十,中油剩下四十佔有率,

福爾摩沙四十,艾克森等國外公司二十,

所以台灣未來的國營企業只要一開放,全部沒有競爭力。

我們這些學者在研究,「WHY!」很簡單,

這句話「安逸是組織最佳的安眠藥」,

你還在安逸,你就完蛋了;各位,台灣還在安逸,那就完蛋了。

*************************************************************

最近我剛做完一個研究,提出來與各位分享,

我在比較兩岸大學生的價值觀,其中一個問題叫中國三願,

八O%的大陸學生皆相同,

第一願北京申奧成功,第二願APEC順利舉行,三願年底順利加入WTO

反觀台灣的大學生,

第一願希望這學期所選修的課程皆能順利過關,

第二願與女朋友天長地久,我們的大學生是該好好反省了。

我就回來告訴我的學生,你們都不要驕傲,

這些人都是你們未來的競爭者,

海爾今年的營業額四百八十億人民幣,所以他時常講,

台灣這些家電器廠像聲寶、東元營業額全部加起來都不夠看,跟我沒得比,

台灣這些廠商都要扒著海爾的大腿;

早期台灣宏碁很有名但在進軍大陸後卻節節敗退,代之而起的聯想,

曾有百分之四十三‧六的市場佔有率,

過去是台灣下單給這些工廠去做,現在顛倒回來,

聯享下單回台灣來做零附件製造;

過去是台灣的企業壓榨大陸企業的廉價勞工,台灣還不覺醒,

台灣還不自省,那只有在半夜被驚醒;

所以這四個策略很簡潔,

願景引來注意,尊重加深信心,溝通加強意義,立場導致信任;

所以,當我們把內部的一個圓整合起來的時候,

你才會有一個很清楚的領導策略,所以領導策略是很簡單的,

就是你怎麼做到上述的四句話

現在你不活在未來,未來必然要活在過去

這是一句名言,若不思索未來如何去做,只去回想過去的事,

必然無法自省。

最後有句我最喜歡的一句話送給各位,

就是「我能數出一顆蘋果有多少顆種子,

但我數不出一顆種子能結多少顆蘋果。」的觀念,

希望這個觀念能帶給各位有個正確的理念,

不要只看表面,而是要看結果,台灣面對二十一世紀的競爭,

     不是只靠企業,是靠在這一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做最大的貢獻。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忠謀的工作哲學

 

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身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台灣科技產業的中樞神經。

 這位享譽國際、律己極嚴的企業家,難得接受外界採訪,總是透著幾分神祕感。然而,當他闡述個人的工作價值與工作觀,卻一反以往的嚴厲形象,侃侃而談,像個溫柔敦厚的慈父。

 為什麼他會說自己將「工作到死為止」?傲人成功的背後,他如何調適個人生活、如何看待金錢、權勢與名位?他如何面對生命中的挫折、調適無所不在的壓力?他對網路金潮、對新世代的工作人,又有什麼看法?張忠謀引述聖經的名言,媚媚道出他的生命觀……。

 

 問:你為什麼工作?工作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答:對我個人來講,工作就是人生。我的人生的意義就是工作,假如沒有工作,我的人生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也許你會問:人總要退休,退休以後,難道人生就沒有意義嗎?也不會,因為退休,只是表示一個工作的改變,不一定是賺錢的工作。我認為工作的定義是花腦力、體力、精力的一種活動,它是有目的的,有近期的目的,也有長期的目的,這就是工作,不一定有報酬。

 假如一個人本來就有點錢,自己研究、閱讀、寫作,雖然沒有報酬,但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工作。我現在的工作當然是有報酬的工作,但是退休以後,我還是會繼續工作,即使是沒有報酬,但是只要花腦力、精力、時間、而且有目的,我會一直做下去,做到我死的時候,或者到我的健康限制為止。

 笛卡兒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套他這樣一句話,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問:你是透過工作得到自我實現,還是能夠從工作中獲得什麼?你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答:自我實現是一個不錯的描述。也許是和從小的教養有關,回到我最早的記憶,人一生下來就要勤奮的做事,而不是隨隨便便的遊山玩水,那樣沒有目的,不符合我剛剛的工作定義,這就是我一直持有的人生觀念。

 

喜歡做,才能持久

 

 勤奮並不表示你一定喜歡那個工作,不是每時每刻都在享受,或是真的喜歡那個工作,但你還是會繼續做下去,這就是勤奮。

 假如你不喜歡這個工作,就會不能持久,至少要做大致喜歡的工作。我一生以來的工作,有七成以上的時間是喜歡的,有三成時間是不太喜歡。這樣的比例,使我可以持久的勤奮工作。

 我的工作價值觀,不可否認,是希望讓社會更好。我一個人工作一生之後,也許對社會會有很微小但正面的影響,但重要的是源自內在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儘管自己對社會的影響微不足道,但是滿足感和成就感可以維持、鼓勵你自己不斷工作下去。

 舉一個非常小的例子,有時候我的書房亂七八糟,我會花一天的時間和體力把它整理好,這對我來說絕對是工作,對社會的影響是沒有,但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滿足感。

 

 問:整理書房讓你有很大的滿足感?真的?

 答:真的。因為我是喜歡有秩序的人,書房亂,會影響我的情緒。

 有時候,我們做事的人總是有很多的虛工,例如我希望爭取一個客戶,花了很多時間,結果還是沒有爭取到。如果以結果來看,那豈不是會很失望。但即使是表面上失敗的例子裡,我也可以找尋到一種滿足感、成就感。像我剛剛說的例子,滿足感是來自於:也許這次只是準備工作,也許一年、二年以後,時機更成熟,那時候也許我會成功。

 

失敗換來的成就感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我的經驗裡很多。例如我在從事晶圓代工四、五年以前,就開始和大的IDM公司,(就是自己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說:你們自己不用蓋晶圓廠,委託我們好了。

 那時候我花了相當大的精神,結果很不成功,但是我並沒有挫折感。我當時的心情是,過一、二年再找他們,就會比較容易了。結果發展比當時想的更好。最後是他們來找我,有好幾位告訴我說:你好幾年前對我說的話,當時我不同意,可是現在覺得你是對的,這種成就感是更深刻的。

 因為過去這些經驗,使得暫時的失敗,都不足以使我失望、感受挫折。

 

 問:工作過程帶給你的滿足,甚至超過結果嗎?

 答:如果把你的話改成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我會接受。

 

  問:你一向不贊成一個人的工作有「生涯規劃」,這和時下年輕人認為生涯需要積極規劃,大不相同,你的意見是?

 答:我想這有點被誤解。我是說過這句話,但我的意思並不是你對整體的生涯不要有規劃,我指的是不要有細部的規劃,尤其是名利方面的細部規劃,那對人是有害的。

 什麼是細部規劃?就是:我在三十歲以前要達到什麼樣的薪水水準?要賺到多少財富?或是說我在三十歲以前是否要做到副總?四十歲以前我要怎麼樣?五十歲我就有足夠的財富退休。這就是細部的、完全是名利方面的規劃。

 

不贊成過度細部的生涯規劃

 

 至於整體規劃,我自己也有,就是活到老、工作到老。從事什麼領域、什麼行業,也是整體的規劃。不一定在中學或大學的時候就得做規劃,這個規劃也不是永久不變,但我覺得要有準備。比方說,要從事理工方面的行業、或是預備做管理領域的工作,這是屬於整體的規劃。我所反對的是對自己的升遷、自己的財富訂出時間表的細部規劃。

 

  問:你為什麼覺得這種細部規劃是有害的?

 答:我看到很多例子。「生涯規劃」先是在美國開始,主要恐怕還是從念MBA的管理碩士開始風行,三十年前風行一時。美國出來的MBA,好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細部規劃。尤其開同學會(class units)時,我在美國有三個母校:哈佛、MIT和史丹佛,幾乎每五年都接到同班同學開同學會的活動。回到母校,大家就和同學比來比去,比生涯規劃,問你達到你的目標了嗎?賺到多少錢了?做到副總裁的位置嗎?我覺得很不健康。

 

 我看很多人從同學會回來後,好幾天都不高興,就是他的同學已經做到一個地位,而他還沒有達到。或是他們在學校自許滿高,卻沒有達到自己當年設定的目標,四十歲還沒做到副總裁,就要換一個軌道,這不但使他很不快樂,也可能對他有害,有時候換軌道之後更不好。

 以我個人的經驗,從來沒有細部的規劃,既沒有打算什麼時候要從專業工程師轉到管理,也沒有規劃什麼時候要從副總做到總經理。我也從來沒有規劃幾歲的時候要有多少錢、多少收入。

 

 問:剛剛講的人與人之間的比較與競爭,似乎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企業也一直有競爭的壓力,你覺得人該如何面對競爭這件事,尤其在很多人沒有辦法面對、看得開的時候,你有什麼建議?

 答:我建議他們讀讀聖經舊約的傳道書第十一節:

 The race is not to the swift or the battle to the strong, nor does food come to wise or wealth to the brilliant or favor to the learned: but time and chance happen to them all.

 快跑的未必能贏,

 力戰的未必得勝;

 智慧的未必得糧食,

 明哲的未必得資財,

 靈巧的未必得喜悅;

 所臨到眾人的,是因為「時間」與「機會」。

 

 這段文字非常美麗,是我在哈佛第一年唸書時讀到的。賽跑不是跑得最快的人會贏,打仗也不是最有力氣、最勇敢的人會贏,食物也不是給最有智慧的人吃的,「時間」和「機會」是當中很關鍵的因素。所以,別人比你有錢、比你成功,並不表示他的能力比你高,並不表示他比你有智慧,而是時間和機會佔了很重要的因素,你卻不能掌握。不要比來比去,心胸要廣闊一點。

 

  問:工作成功之後會帶來金錢、權力與榮耀,雖然你工作的原始動機不是來自於這些,但這是社會上看到你工作的成就。你如何看待金錢、權力與榮耀?

 答:我並不拒絕這些東西,可是我的工作,並不以追求這些為目標。我並不輕視金錢、權力、榮耀,我也不把它們看得很重。老實說,榮耀也是過眼雲煙,鼓掌很快就會停止,這種情形,我看得很多。金錢可以滿足一個人達到相當舒適的生活水準,我覺得到這個水平以上,金錢就不重要了。

 

  問:不過每個人認為的舒適水平可能都不一樣?

 答:是不一樣,這就是一個社會價值觀的問題。但是,我的環境培養出來的觀念是:人的慾望應該要有止境,而不是無限。

 以我的例子,我現在認為的舒適水準,的確比大學時的水準高,但是也高不了那麼多。現在住的房子,我也認為很好,還沒有我三十年前住的房子大。當然三十年前的房子是在美國,美國地大,條件不一樣,當時是七十坪左右。現在的房子也差不多。我吃的東西,幾十年來沒有增高,以前喜歡吃的東西,現在還是喜歡吃。倒是幾十年前沒吃過的東西,現在也不喜歡吃。我穿的衣服是比較好一點,但頂多是牌子好一點,比過去貴一倍,但這些都不是無限制的增加。

 

錢,讓自己舒適就夠了

 

 金錢,就是得到夠你生活相當舒適的水準也就夠了。有了那個以上的金錢,還要煩心自己預備要做什麼?

 

 問:我正想問,你預備要做什麼?

 答:我想還是和我一生的工作有關,我一生的工作是在科技界,和科技最有關的就是教育,特別是科技教育和管理教育,所以捐款給這些方面的機會多一些。

 

 問:榮耀也可能是好的名聲,你對留名這件事的看法?

 答:我並不拒絕,也不是看得很重,榮耀真如浮雲一樣。

 

 問:現在台灣社會人心浮動,尤其股票成為許多人工作的最重要目的。例如前一陣子台積電購併德碁、世大,我在網路上看到台積電員工的憤怒與抱怨排山倒海,那是人們心理上的不平衡。你對新一代的科技工作人有什麼想法?

 答:我想今天不談那個。我想我們還是正面的談工作的價值觀。

 

 問:不過,我可不可以再提一件事。我們曾經到新竹科學園區做一個焦點團體的深度訪談,想要了解他們對工作的想法?他們快不快樂?追求的是什麼?他們大多是外移人口,租屋在外,工作時間太長,沒有歸屬感,一個人不能只靠工作完成自我滿足,不可諱言,很多人是追求外在的報酬而在竹科工作,你對他們有什麼建議嗎?

 答:這需要每一個人自己去調適。事實上,我也有這種問題。我住在台北,一個星期有三天要去科學園區。我為了避免車子開來開去,就住在新竹。住在新竹就不像住在台北這麼舒服,這已經是相當長的時期,我並不怪別人。你要自己分析,為什麼感覺到不舒服。

 

在生活中調適壓力

 

 例如在我這個情形,在台北家裡的時間,大都是閱讀、聽音樂。我在新竹的書遠沒有在台北的多,我想到一本書,想找來看,就沒有了。那我就多買幾本,甚至買兩本相同的書,音樂也是如此。這樣的花費不是很高,但是對生活的調適有很大的幫助。

 別的歸屬感,就比較難。例如,有的人的太太就不在新竹,我覺得很難替他解決問題,這樣會讓他工作只是為了錢,我不太贊成。

 過去我們到美國請人回台灣工作,很多人都是在美國念書、工作了很多年,常常會遇到問題,就是先生願意來,太太不願意來,結果是先生到新竹,太太留在美國,這種情形,我是不太願意接受的。

 

 問:為什麼?

 答:我覺得他的生活不平衡,不會快樂。他不快樂,最終對公司也是不好的事。

 

 問:就你觀察,現在年輕一代的人,為錢工作的人多嗎?

 答:我覺得滿多的。我的奉勸是,他們應該要把工作的滿足感放得高一點,把錢放得低一點。最好當然是兩個都同時得到。

 現在機會比較多,但也不見得會永遠增加。在美國也有這樣的週期,矽谷在七○年代、八○年代初期相當好,八○年代後期就不好。即使在七○年代,也有一、二個週期,有好有不好。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持續工作,好的時候享受比較豐厚的報酬,不好的時候還是相當努力。

 

不要比來比去

 

 好的時候,公司有比較好的報酬,大家就講得多,比來比去也多一點,這時候就會引起一種感想:社會在變、人心在變。等到不景氣,他們就不會一直談錢,照樣滿努力的工作。像台積電有今天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這一群從早期一直到現在打拼的員工。

 

 問:最近網路帶來很大的衝擊,很多人一夕致富。在一個經濟大變動的時候,贏者或輸者就有很大明顯的差距,所以很多的年輕人就急著卡位,趕快跳進去,因為焦慮錯過機會,會變成輸家。你的看法是?

 

 答:我覺得這是一個短期的的現象,換職率比較高,但過一陣子就會平靜下來。現在的確是在一個轉變時期,可是我在美國好幾十年,已經看過好幾個轉變的時期,它並不是永久不變,只是現在機會多了,大家在爭取機會。

你剛說的「贏者和輸者」的名詞,我並不同意。的確有少數的人是贏者,但對絕大多數的人,我們並不能稱做是輸者,只是沒有像贏者得到那麼多。贏者和輸者都是一個比較急進的言詞,我並不贊成。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主管,是你的敵人還是貴人?

 

  一場激烈的言語衝突後,辦公室一角傳出巨大的甩門聲響,一位氣沖沖的同事直奔座

  位,憤怒的收拾桌上物品的同時,口中還不斷的咒罵著主管的不是。這樣的戲劇化

  情景,每天都在我們現實生活的都市叢林裡不斷的重複上演著。 

 

  根據104人力銀行「夢幻主管大調查」發現,如果你認為自己目前主管是位好主管的

  話,那要請你好好珍惜了,因為有40%的上班族從來沒有遇到好主管。調查也發現,

  「不尊重部屬」的主管是最容易讓部屬萌生去意的類型。

 

  從以上數據看來,大部分的人,在面對主管對自己的工作能力與態度有所要求或質疑

  時,本能的會立即築起那道自我防衛的自尊之牆。然而,這道自尊之牆卻是個人成長

  的最大障礙。當一個人以為自己凡事都懂或完美無缺時,這個人的格局也就無法擴張了。

   

  像郭台銘先生這麼成功的人都認為:「對未知的事情要謙虛」。通常,從部屬的角度

  來看主管的無理要求時,往往是受限於自己的視野與知識,以致於不能看到公司或單

  位的全盤佈局。在還沒了解原由之前,就先築起自尊的防線,妨礙自己的成長。

 

 

  若因此把主管當敵人,那更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因為,當一個人輕視自己的主管時,

  也會輕視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一切,而導致價值的偏差。你不會全心投入主管交付

  的任務,破壞了公司在目標執行上的紀律,最終成為公司的瓶頸點!

   

  此外,主管掌握了資源的分配、同時也決定了你的績效表現。所以,與主管抗衡,吃

  虧的絕對是自己。以我舉例來說,以前當部屬時,也常常抱怨主管的要求無理,但在

  晉升主管、參與了公司營運相關會議後,才了解到當時主管要求的道理,更明白了,

  以前主管幫我承擔了多少的壓力。

 

  如果上班族認為離職是最簡單的解決之道,而想著下一個主管會更好,在此要奉勸抱

  持這樣想法的朋友,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做法。根據104人力銀行對企業的調查發現,

  企業在面試求職者時,前一份工作的離職原因,以「與主管同事相處有問題」為扣分

  項目的第一名。所以,當你在目前的公司與職位上不能有好的態度與表現,而想要以

  離職作為解套的話,結果可能會讓自己陷入負面循環,工作將會越換越差。 

  所以,我的建議是,請把主管當貴人。如何才能讓你的主管從敵人變貴人呢?

 

 

  1.首先,要能讓自己處於公司內部訊息流通的人際網絡之中,才能更了解公司的營運

  狀況,當主管交付任務時,比較能有方向感;同時要避免自己成為邊緣人,如此一

  來很容易在公司政策改變時,轉錯彎或落了隊!

 

 

  2.要主動與主管多互動,不要被動等主管來找你,你想想每天圍在主管身邊想爭取

  關愛的眼神之同事有多少,不主動當然關愛輪不到你囉!

   

  此外,多互動才能建立互信,也比較能了解主管所面臨的問題與自己在解決問題中應

  扮演的角色。我們常說疑人勿用、用人勿疑,如果不能被主管信任重用,那如何有

  機會能證明自己對公司的價值呢?

   

  3.要能將心比心。主管也是人,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是社會價值賦予作為領導者太

  的期待。所以,下次遇到主管不合理或模糊的指令時,請記得他們也是被這樣的要

  求,就算是執行長也要面對市場與股東的嚴格要求和模糊不清的局勢。

 

 

  最後給正在抱怨主管的上班族朋友的建議是:

  1.請記得主管要求必有其理,不論是什麼道理。因為,這個人能做到主管位置,一

  定有他的一套道理。

 

 

  2.如果主管要求真的沒什麼道理,請自己想個道理。才不會因為情緒,而影響到自

  己的工作態度與執行紀律。

 

 

  3.不論主管有理無理,都請多充實自己,明白如何「管理」。唯有如此,將來成為

     主管時,才不會讓自己變得龜毛無理。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做薪水奴隸---工時長、壓力大、日復一日難解脫

 

不論你工作幾年,如果你有想放下工作的念頭,你不必覺得慚愧。

當你想放下的感覺愈來愈強烈時,你應該正視自己內心的渴望,

決定是否展開行動,暫停或不再工作絕非世界末日,只要準備充分,你得到的可能比失去的還多。

 

《今周刊》第365期/文︰謝春滿、劉萍

 

 

薛西佛斯是希臘神話故事中風神之子,由於他蔑視眾神,受到神的懲罰,

 

罰他每天卯足全力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然後眼睜睜的看著巨石滾下山。

 

接著他得重頭再將那塊巨石推上山,但巨石仍繼續滾下山,

 

就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承受著永無止境的困頓與煎熬。

 

身為上班族的你,為了一份薪水,每天早出晚歸,深怕做不好被老闆修理;

你每天像急驚風般地慌忙出門,只為上班不遲到,以免被扣錢;

你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工作壓力讓你無法呼吸、睡不著覺,甚至連「性生活」都提不起勁;

你每天心裡所想的只是如何把事情做好,得到老闆肯定,深怕做不好,下一個資遣的對象就是你。

 

你每天加班累得跟狗一樣,只為了一份薪水,

 

你失去健康,也失去快樂,年輕時的夢想離你愈來愈遠,

你成了十足的薪水奴隸,內心有個聲音一直呼喚你說:

 

「我想放下工作!去做自已想做的事,即使是暫時的解脫也好。」

 

像影印機般的上班族生活,其實與薛西佛斯一樣,永遠重覆著同樣的事情,

 

巨石每天都得推上去,但始終停不在山顛,仍會滑落下來。

 

只是你可曾想過放下石頭,不再推動它,不再做薪水奴隸呢?

 

 

 

《今周刊》與udn job.com聯合人力網站合作進行「國人放下工作意願調查」發現,

高達八四.四%的上班族想過要放下工作。

 

根據勞委會公布的數據,

 

二○○二年底台灣共有九九六萬勞動力人口(即受薪階級),

估計就有八百萬人想從工作中逃離或暫時放下,顯見職場壓力讓多數上班族喘不過氣來。

 

無論是永遠放下工作或是暫時放下,都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但是現在已有愈來愈多人選擇放下工作,暫時放空自己,回家照顧家人、創業或去完成夢想,

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讓自已從薪水階級解脫,已成為多數上班族心中的夢想。

 

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定義人生最高境界為自我實現,

而追求自我實現的境界遠遠高於滿足生理、安全、歸屬和愛、認識和理解等需求,

也就是說一個人什麼都有的時候,要如何實現自己的潛能、創造力、理想和信念,

 

讓自己沒有遺憾;然而,現在卻有很多人仍陷在工作的枷鎖中,無法掙脫,更遑論追求自我實現。

 

調查發現,二八.四%的上班族不想再當上班族的原因是「工作時間太長或壓力太大」,

其中尤其以科技業者二六.七%的比例最高,科技新貴雖然收入豐富,

 

但是工作時間偏長,壓力過重,是最想放下工作的族群。

 

 

●不想讓孩子聯絡薄空白---陳瑞枝辭去高薪工作

 

 

在華碩擔任採購部門代主管的陳瑞枝,

 

一年前辭去令人羨慕的高薪職位,回家照顧家人。

她說:「我以前人生是黑色的。早上天還沒亮就出門,晚上工作到九點、十點以後,

 

甚至做到半夜一、二點,第二天早上還得在八點半上班,從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顏色。」

 

晚上十點以後,華碩大樓仍是燈火通明,所有華碩人--其實應該是所有科技人,都是過著這樣的生活。

 

陳瑞枝與所有科技人一樣,每天早出晚歸,因為先生也工作到很晚,

 

因此她跟自助餐店老闆講好,讓讀小學和幼稚園的二個女兒,下課後自行到自助餐店吃了晚餐後再回家;

等她下班回家時,女兒通常已經睡著,女兒的聯絡薄常常來不及簽名,老是被老師打上問號。

每次回到家看著女兒熟睡的臉,我感到好愧疚,覺得對不起她們。

 

去年暑假她決定辭去工作,回家照顧家人。

辭掉工作之後,她並沒有讓自已閒著,白天去學習各種健康飲食課程,全心幫家人調整體質。

 

到金瓜石開民宿完全是意外的巧合

 

今年三月他們一家人到金瓜石玩,意外發現「原來台北也有這麼漂亮的地方」,

 

金瓜石背山面海,雖然是個山城,但是卻可以一眼看到太平洋。

 

這裡四季風情都不同,空氣清新,寧靜純樸,他和先生都愛上這裡,

 

開車回家途中,當下又折返,看中一家餐廳,事後他們主動說服餐廳老闆把店頂讓給他們,

沒多久,他們舉家遷到金瓜石定居;

 

篤信基督教的他們把這座民宿以耶穌最小的門徒利未(Levite)命名---六月「利未莊園」民宿開始試營。

 

來訪當天,金瓜石下著微雨,山嵐就在眼前飄來飄去,陳瑞枝在廚房煮咖啡,正對著大海,

陳瑞枝讚歎的說:「我每天在數海有幾種顏色,到現在都還沒數完呢!」

 

「以前工作只是在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工作只是為了領到薪水,

 

現在我認真為自已而活,在工作中享受生活,

 

自己當老闆;不想做生意時,只需把門關上,就可以休息。」

 

「你看,山嵐飄過來了」,陳瑞枝好興奮,好像山嵐是她的一般。

 

離開工作,陳瑞枝意外發現新的人生。

 

在美國推動「為生活而工作」運動的作家喬.羅賓森在《別做老闆奴隸》一書中提到:

「沒有任何一項工作值得犧牲健康、忽略家庭、放棄真正的生活時間」,

「辭掉要命的工作並不是世界末日,卻可能是新的開始。」

 

羅賓森認為「人生有另一種日子,另一條道路,

 

但是你看不到它,除非你容許未知展現在眼前。」

陳瑞枝為了家人辭掉工作,卻發現人生的另一條道路,與羅賓森的概念不謀而合。

 

 ●準備七年---張祥佑要演自己寫的劇本

 

在康迅數位科技公司擔任行銷副總的張祥佑,今年才三十六歲,

 

他已經規畫好七年後退出職場,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做廣告行銷出身的張祥祐,待過聯廣、義美集團、

 

台灣智得溝通等多家廣告公司,曾在北京幫康師傅作廣告行銷。

身為廣告人,他經常是從早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以後,回到家已是半夜,

有時為了趕企畫案,可以連夜不睡做到天亮,回家洗個澡,繼續上班。

 

生活的每一天幾乎都被工作占滿了,沒有自我的時間。

他從念書時期就喜歡賞鳥,酷愛大自然,

 

假日幾乎都往野外跑,喜歡寫些文章在各報章雜誌發表,

但過去幾年的工作型態,幾乎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說五子登科是人生最美好的事,張祥佑認為現代人一生大部分都在工作,

對現代人而言,最美好的事應該是---

 

「進到一個好的產業,一家好公司,老闆賞識你,有同甘共苦的同事。」

這幾樣缺一不可,例如:你進到一個有未來性的產業,但是如果公司本身體質不佳,也難有前途可言;

或是公司體質很好,但卻是老闆不賞識你,那也很鬱卒;

 

再即便老闆賞識你,但是如果同事間處得不好,那也是白搭。

如果要全部擁有,必須有好機緣才行。

 

 

 

「那人生還有什麼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呢?

 

只有退出職場,照自己寫的腳本來過生活,

 

以前我都是照別人寫的劇本演,以後我要照自己的劇本來演。

我不必再求別人,也不必別人來求我,

 

人們和我是彼此沒有功利關係的交往狀態,這是多開心的事啊!」

 

張祥佑眼神充滿嚮往地說:「我不討厭工作,但是我想要自己掌握生活。」

他已經向周遭朋友宣布,二○一○年他要完全退出職場,那年剛好四十三歲,

 

「退出職場後,我可以做自已想做的事,

 

我有上千本書,我要一本一本讀完,還有拍照、旅行,種花、賞鳥。

我可以扮演的角色實在太多........市民大道上木蘭樹的花,有股豔麗的香味;

台北市中山北路上有漂亮的楓香和樟樹,它們的紋路和樹幹長得如何,我都很清楚。」

 

張祥佑不想像薛西佛斯一樣,永遠脫離不了痛苦,

他說:「你可以把那塊石頭丟掉啊!它就不會再沒完沒了的折磨你了。」

 

他要用七年時間準備,七年後丟掉那塊石頭,解放自已。

 

 

想要掌握自己人生,張祥佑提早放下工作,

 

知名作家游乾桂則是夢想實踐者,他是典型離開工作追求心中夢想的人。

 

●每月只要三萬元 游乾桂全家做翹二郎腿族

 

在醫院擔任臨床心理諮商師的游乾桂,一直身兼兩職,白天做心理治療師,晚上在擔任編輯主任;

三十二歲那年,身體出現異狀,肝指數超過二百,一度以為得了肝癌,檢查結果是慢性肝炎。

 

「那時每天都昏沈沈的不想上班,到了辦公室就想下班。」游乾桂形容當時情形,

 

當下他告訴自已說:「我要過對得起自已的生活!」游乾桂開始計畫脫離職場。

 

他花了五年時間準備,前一年,他每天認真記帳,試著看如果他辭去工作,

 

一家人(太太沒有工作,二個小孩念小學)在台北市生一個月的開銷要多少錢。

 

一年後,他發現一家人一個月只要三萬元就夠開銷了,

 

就這樣他試行五年後,在三十七歲那年同時辭去兩份工作。

游乾桂形容那五年是織夢時,他很清楚自己的夢想,

 

希望離開工作,專心寫作、演講,為興趣而工作。

 

辭職後,游乾桂曾在家賦閒半年,那時心裡有點慌,

 

但是他之前存的錢也夠家人過一年簡單的生活,

因此他轉念一想---「這是一生中難得的休閒,要好好利用」,

 

他到處遊山玩水,看書、寫作,

後來寫作狀況漸入佳境,書一本一本地出,演講也接踵而至。

 

游乾桂說,一家四口都是「翹二郎腿家族」,每天閒居過日子,

 

「現在我可以每天決定自己一天的色彩,決定自己的啟承轉合,

 

決定自己起床的時間,做自己的主人,而不再受制於工作。」

 

「如果你有夢想,只要開始就有希望,不開始就是零,

 

開始了即便是○.一,加起來也會很可觀。」游乾桂說。

 

造訪他的那天是星期五上午十點,正是許多上班族最忙碌的時候,

但游乾桂卻能悠閒的帶著我們到他頂樓的心靈花園,花園裡的花草植物全是他一手整理,

 

「天氣好的時候,我常在這裡看星星,閒來沒事就把這裡的造景全部移動一次。

你看!這張椅子的靠墊是我在海邊撿的漂流木,很棒吧!」

 

在這個繁忙的大都市,他可以過著這樣閒散自由的生活,真叫人艷羨。

 

●林家齊辭去百萬年薪 抓住兒子青春期的尾巴

 

游乾桂辭去工作追求夢想,張祥佑計畫在七年後辭職,

 

掌握自己的人生,正是這次調查的最佳例證。

 

根據調查,五五.三%的上班族想放掉工作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顯然多數人所選擇的都不是他所喜歡的工作。

 

調查發現,五八.三%的男性想放下工作是為了陪家人,

 

另有四七.六%的受訪者放下工作是想「先放一段長長的假,之後再做規畫。」

 

聯華食品中國地區總監林家齊,最近就在親情的呼喚下,

 

毅然辭去數百萬元年薪的職位,回家做個全職家庭煮夫。

 

今年才不過四十四歲的林家齊,

 

三十九歲那年他就當上美商金寶湯公司(生產知名的雅樂思餅乾)總經理,

後來轉任聯華食品,派駐大陸開拓市場,

 

像候鳥一樣每天飛往不同城市,在各地視察業務。

 

目前四十五歲,已經工作二十年,最近太太強烈要求他回台,

 

太太跟他說:「你錯過兒子最好的成長期!」

的確,他赴大陸時,兩個兒子還在念小學,現在他們都已經上高中了。

 

「為了抓住兒子青春期的尾巴」,加上近來有高血壓情況,他提早與聯華食品解約,

 

十月分辭職回到台灣,全心全意陪太太和兒子。

 

「我想要享受一下腳步放緩的感覺」,現在他每天早上運動,陪太太吃早餐,

 

等太太上班後,打掃整理家裡,下午去超市買菜,為全家準備晚餐。

 

林家齊認為,生命歷程中,有某個階段你會想停下來,回頭看一看你的人生。

他選擇辭職,停下腳步,不做下一步規畫,只是盡情體驗一下生活的改變,

 

「你知道嗎?當我為太太、兒子準備晚餐時,真的有種幸福的感覺。」

 

《我們嫁給了工作》一書中便指出,

 

多數人愛工作而不愛生活,成了工作的黃臉婆,

 

我們嫁給了工作,逃避了人生,卻賠上自己。

 

林家齊自有一套對工作的看法,

 

他說:「我喜歡工作,但我只把工作當愛人,不會嫁給工作。

在工作上我有選擇權,我不是工作的奴隸。」

 

 

不要過別人的人生---一股作氣重新起步

 

知名專欄作家劉黎兒最近宣布要離開中國時報(東京特派員)職務,

劉黎兒不過四十七歲,卻選擇放棄大報社的穩定工作,

 

她說:「如果不早點離開就不會想創業。」

 

根據調查,三三%想放下工作的人是想創業,

 

劉黎兒正是想離開現職另創事業,

她想專心寫作、寫劇本,其實她心中有個夢想---「有天成為超級有名的作家」,

為了「下半輩子要過不同的生活」,劉黎兒勇敢向現在的工作說再見。

 

全球知名的策略專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想做就去做》中強調---「不要去過別人的人生」,

他舉電腦為例:「電腦可以關掉AC鍵,一鼓作氣清除,重新起步,

 

人生即使多按幾次AC鍵也無妨,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人生。」

 

大前研一的人生就像他自己所描繪的,他一生都在追求夢想,

 

對於自己想做的事,他就會勇敢去做。

他喜歡音樂,卻轉念工學博士,畢業後進入麥肯鍚公司擔任顧問,

 

之後參選東京都知事,最後落選;

期間他創辦過創業家養成學校與政策學校,也企畫、製作、演出電視節目,

擔任客座教授經營企業、擔任顧問林林總總,過去的事可以像電腦一樣刪除,

 

他說:「人生惟有放下,才有所得。」

 

不論你工作幾年,如果你有想放下工作的念頭,

 

你不必覺得慚愧,因為有八四%的人和你一樣。

當你想放下的感覺愈來愈強烈時,你應該正視自己內心的渴望,

 

決定是否展開行動,暫停或不再工作絕非世界末日,

 

只要準備充分,你得到的可能比失去的還多!

 

 

(本文轉載自365期今周刊)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職場 誰是贏家 通常是臉皮厚的人。
 

這種人最大的人格特質是,敢開口要求別人。很奇妙的,最後別人通常都會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事情自然也成功了。整個過程,這種人沒有特別的技巧,也不必刻意逼迫對方,不過態度都極其堅定,毫不鬆口、毫不轉圜。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