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設計的經驗分享-3
 
「在明基之前,台灣沒有其他廠商做過手機,個人電腦的規格大同小異,手機的規格卻是百家爭鳴。」從手機部門成立之初就參與機構設計的H.W.回想整個手機研發的發展過程,「一開始,機構設計最重要的任務是讓手機『動起來』,按鍵按了不會動,拿起聽筒沒聲音,不能正常運作,一切都免談。」

做出可以「動」的手機後,機構設計接下來要考慮的是手機的耐用性與堅固程度,「規格是一種標準,一開始我們並沒有一個可供參考的對象,只憑直覺制定規格,這對機構設計而言,無異是瓦上霜?IMG SRC='/ut/images/smiles/letter/K.gif' ALT='smile' WIDTH=21 HEIGHT=21 border=0 ALIGN='absmiddle'>SIC貼牌經驗的累積,規格制定也漸漸上了軌道,有了規格,機構設計師知道自己要做到什麼程度,在設計上也就更能掌握產品的品質。」

日製與韓製手機向來以高品質著稱,要與這些世界級大廠競爭,機構工程師就不能只把目標放在做出產品上,做得出來之外,還要追求更高的品質與質感。握感是否能讓消費者覺得堅實不會鬆動、外觀處理是否能做得更細緻,產品的質感就從這些小地方累積出來,在加入新功能的同時,H.W.也會看看日本與韓國如何把手機做得小巧又精緻,如何把接縫做得均勻又有美感。

當外界影響因素多的時候,品質控管也變得難上加難,CD-ROM這類動件產品便是如此,CP表示,外部變數多,CD-ROM的測試項目也跟著多,然而,CD-ROM的運作會出現狀況,大多時候問題是出在光碟片身上,畢竟不同品牌的光碟片不一定能在所有CD-ROM上運轉,這也是CD-ROM的測試特別重視測試項目完整性的主要原因。

速度,以團隊換取時間
不斷汰舊換新是IT與消費性電子產業的特性,唯有在第一時間搶先推出新產品,才有成為機會成為市場上的贏家。「速度取決於機構工程師的技術成熟度,流程(process)與專業分工則是加快設計腳步的催化劑。機構設計是一個團隊合作的工程,非個人力量所能獨立完成。」在這場與時間的競賽裡,L.J.與機構工程師們以成熟的技術、團隊合作、與制度化的管理領先同業。

學校教育教的是理論,機構工程師必須在實務操作的過程中累積拆、裝的經驗,掌握來龍去脈,才能節省時間,然而,除了最基本的人員技術訓練外,Vincent認為機構設計團隊也可以透過細部分工,由兩、三位同仁共同負責一個零組件的機構設計圖,將所需花費的時間極小化。團隊如何分工,L.J.認為方法視產品的種類而定。

從體積最龐大的背投電視到最迷你的二、三磅投影機,眾多的產品種類提高了數位媒體事業群機構工程師工作的難度,其中投影機結合了聲、光、電、熱、與機構,工程師必須具備系統整合的能力,才能完成設計的任務,然而,也正因涉及的領域如此廣泛,工程師可以在投影機身上看到各種不同的層面,Chris相信對學機械的人而言,投影機是可以學到最多東西的產品,過程中挫折感難免,但是這些經驗的累積卻能讓自己的基本功夫變得更紮實。

「產品多,複雜度高,人力又有限,早上手邊做的是LCD TV,下午可能就換成了投影機。」在這樣的境況下,又要因應產品生命週期短的市場生態,數位媒體事業群的機構設計團隊如何克服開發速度這個難題?

「速度不可能單靠一個人就能達成,唯有運用團隊的力量才能追上產品更新的速度。如何運用有限的人力完成公司所交付的專案,有賴組織對專案進行與人力配置的安排,例如,讓不同的專案有不同的起始點,便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法。」然而,團隊合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個小組負責的專案不只一個,有些專案可能正要收尾,有的可能正在進行起始的可行性評估,也有的可能正在設法解決問題(debug),」這些工作分別該由哪些同仁負責,Chris與團隊夥伴間隨時都要做好協調與分配的工作。

「速度決定於良好的規劃(plan)。」H.W.相信制度化的公司對所有的規格與機構設計有一定的流程安排,可以讓產品的開發過程更有效率。工作檢查清單(checklist)的建立便是加速機構設計流程的一種機制,從工業設計中心拿到產品外觀設計圖後,倘若機構工程師有一張清楚、完整的表格,可以用來檢查所有工作項目是否已全數完成,Vincent相信機構設計的過程將會更流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