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說服技巧
你是否曾經遇到類似的情況--原本堅定支持A黨的政治主張,但在聽了B黨的政見發表會之後,自己的政治主張便悄然轉向;和客戶進行磋商時,用盡各種手段與交換條件,他就是不肯點頭簽字。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會受別人的意見影響而舉棋不定,甚至做出與本意相反的行為,有些人卻能夠堅守立場,不受他人言詞的影響?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們的看法?怎麼樣才有可能扭轉對方的觀感,進而說服對方?
首先,我們得知道,要成功地改變他人的態度、說服他們,可以從溝通中的幾個層面下手:
1.凸顯專家身分:心理學家們發現,人們對於具備專家身分的說話者,通常會有「相信所言」傾向。所以,當我們準備對客戶促銷商品時,不妨一開始便透露本身高學歷、資歷深厚、歷練豐富、專業技能純熟之類的訊息,使自己的發言具有一定的權威。
2.運用溝通的肢體技巧:進行溝通時,可以稍稍運用一些肢體技巧,讓對方更容易信任我們。
3.凸顯自己與被說服者間的相似性:人們通常會對與自己特質相似的人,產生「我們是自己人」的感覺,而容易被傳播者所吸引,進而傾向於信任他所說的話。
4.包含正反兩方的資訊,比較容易讓人相信:這是一般常見於廣見界「自打嘴巴」的策略,利用廣告中些許不利己方的反面資訊,反而會使正面訊息更為可信,進而加深聽者對該訊息的接受度。
5.把精簡的結論放在前頭:人類處理訊息的容量有限,沒辦法把所有的訊息通通記下來。
所以,想要成功地與對方溝通並說服對方,最好是先提網挈領地告訴他們該注意什麼,讓對方形成一個先入為主的概念之後,再逐步加深這個概念,就能達到說服的目的。
6.利用可接受的小要求,索取更大的要求:這是一項心理學家們所發現「得寸進尺」策略。先利用一些小要求,例如先要求對方購買100元的慈善文具,等對方答應後,再提出我們原始的要求。
7.以不可能的大要求,換取我們的原始要求:「以大換小」恰好和上一點相反,它運用的是人們拒絕他人後,傾向於給予對方補償的心理。
8.創造被說服者的情境歸屬感:「團體」是影響人類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們往往會隨著所屬團體的態度,而形成或轉變其態度,以符合團體態度的一致性。
9.滿足聽者其他方面的基本需求:在促銷商品時,可以附加一些適合客戶的「誘餌」,都會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的重視,進而提升銷售的成功率。
10.給予聽者適度的自由選擇權利:沒有人喜歡被操縱,因此在說服過程中,絕對不能讓對方產生這種印象。最好能夠相對地給予對方「可選擇」的空間,即使我們能給予的「選擇」很有限。留點「工作」給對方做,讓他也能掌握些交易過程的權利,這樣會比一股勁兒說破嘴還來得事半功倍。
這些招數「說服」你了嗎?頻頻點頭的你,不妨開始做做實地練習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