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是自己造的,行善者必有後福》。_李鴻章母親的故事。
李鴻章的爺爺是安徽合肥的農民,
家有幾十畝薄田,可算有產。
李爺爺還會些醫術,行醫治病,
因此日子較平常農家好過。
一年冬天,李爺爺行醫回家,
聽到路邊有嬰兒哭泣,李爺爺動了惻隱之心,
回過頭一看究竟。
棄嬰是個女嬰,正在出天花,那年代是要命的病,
而且會傳染。
李爺爺宅心仁厚,把棄嬰抱回家,
治好了她的天花,並決心留下來養大。
這女孩正是李鴻章的母親。
也不知父母是誰,女孩就隨李家姓李。
女孩知道自己是撿來的,小小年紀就只知道幹活,
由於沒有母親,也沒人給她纏足,
十幾歲了,長著一雙天足,
而且因為出天花,落下麻臉,非常醜陋。
這樣的女子很難嫁人,李家並沒嫌棄,
還是把她留在家裡。
左鄰右舍都笑話這個長一臉麻子和一雙大腳的女孩,
但女孩並不放在心裡,只知道幹活。
又是一年冬天,女孩太累了,倒在灶堂口睡著了,
李家的男孩脫下自己的外衣,披在了女孩身上,
這一幕讓李鴻章的爺爺看到了,
李爺爺當下有了想法。
等兩個孩子到了適婚年齡,
李爺爺作主讓兒子和女孩成親了。
誰也沒料到,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李家的命運,
讓李家從此富貴無比。
“好女人,旺三代。
”李鴻章的母親旺家、旺夫,
李家的改變從這場婚事之後一一應驗。
李家的兒子李文安天資平平,
8歲開始讀書,到了13歲,
同齡人考上秀才了,他才讀完四書和毛詩,
連年考試,年年皆不中。
娶了李氏之後,突然一路順風,
21歲中秀才,33歲中舉人,
37歲考上了進士,
到刑部任職後,
仕途一路順暢。
李鴻章的母親一口氣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
六男即李瀚章、李鴻章、李鶴章、
李蘊章、李鳳章、李昭慶兄弟。
李家開枝從此散葉,人丁興旺。
李文安考中進士,外出做官,
李鴻章母親承擔了全部家族重擔。
她操持家務,下田幹活,都是一把好手,
家中一切事務皆由她“尺布寸縷,拮据經營”。
教育子女的重擔自然落在李母身上,
良好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這位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李母,
雖然沒讀過書,但非常有智慧,
不斷告誡子女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
告誡子女人低調謹慎、勤勉躬謙,
顯示了“福人”的真功夫。
她把6個兒子全部培養成才,
李家出了2個總督,4個一品大夫。
兩個女兒,大女兒嫁記名提督、
同縣張紹棠,二女兒嫁江蘇候補知府、
同縣費日啟,都嫁得十分風光。
6個兒子全部培養成才,
這在中國近代史上,
除了梁啟超(把9個子女全部培養成才),
勉強能和她的家教相媲美外,似乎不多。
有一年總督“換防”,
李鴻章從湖廣總督北調京畿,
任直隸總督,
留下的湖廣總督職位恰好由他的哥哥李瀚章接任。
李母住在兒子李鴻章的湖廣總督署內,
走了一個總督是她兒子,
新來一個總督還是她的兒子,
總督換了,總督的母親還是原來的。
總督府衙役們說:
“走了個李總督,來了個李總督,
原來的總督叫老太太娘,
新來的總督還叫老太太娘,
總督換了,總督娘不換。
”其福份真是人人仰之,無以復加。
此後兩個總督又有過幾次這樣的“換防”,
老太太仍是“他們換他們的防,不關我事”。
李家門庭榮耀,兒子女婿比賽升遷,
周圍人羡慕不已。
李老太太前半生操持家務,
撫養孩子,非常辛勞,
養出好兒女,
這讓她晚年的福氣深厚,
享盡榮華富貴,屢受皇恩。
75歲生日的時候,
光緒皇帝專門頒佈褒獎諭旨,
諭旨大意是說:
直隸總督大學士李鴻章和湖廣總督
李瀚章的母親已經快80高夀了,
特意施與她恩惠,
賞賜她皇帝親筆題寫的
“松筠益壽”的匾額一面,
三個紫檀,鑲有玉的如意一柄,
兩匹大卷的旗袍布料,
還有大卷的八絲緞袍布料兩匹。
1882年,李太太以83歲高齡去世,
光緒帝給了許多賞賜和榮譽,
又下了一道諭旨,讓沿途官員妥善照料。
裝靈柩的大船從漢口順江而下,
一路上所有官員都跪拜送行,以表敬重。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臣”,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李鴻章、李瀚章兄弟都去世幾年後,
清朝又追封李鴻章的母親為一品夫人,
晉封為一品伯夫人,晉贈一品侯夫人。
說明清庭仍懷念著她,感情是真摯的。
看來人還是必須要積德行善才會有福報。
李鴻章爺爺收養一位可憐的女棄嬰,
卻因此積累了這麼大的福報。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19357321632944&set=pcb.1021935732239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