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存錢-李佩珍

 

當你決定開始存錢時,首先一定要「設定你的儲蓄目標」,這樣才可以有「存錢的動力與持續力」。

 

1. 從小錢開始制定目標 

 

沒有明確的目標,不僅存款增加的速度會愈來愈慢,到最後還容易半途而廢。

因為存錢的過程有時候類似一種修行,你會面對很多「想要」的物質欲望誘惑,也會面臨縮減開銷,或者開始兼差增加收入的生活挑戰,甚至,改變你的生活模式。

在制定自己的年度存錢目標時,首先你必須檢視你前一年的收支開銷。

根據統計,台灣每戶家庭的年平均儲蓄率約20%左右,這是一個你可以參考的標準。

如果你前一年的收支狀況剛好打平而已,標準則可以從20%往下調整一點。

如果已是收支不平衡的狀況,「避免透支」才是你首要的目標,存錢就放在第二順位吧!

切記,除非你對於記帳、收支開銷,與存錢這些事,已經是駕輕就熟,不然,剛開始實施存錢計畫的你,最好能制定比較簡單的門檻;譬如一個月3,000元或5,000元,如果該月份實踐成果不錯,再循序漸進挑戰更高的存款數字。

千萬不要好高騖遠,一開始就設了高標準,最後因為生活舒適度降低太多,忍受不了而半途放棄。
這樣受挫的情況,反而會讓人以後對於存款或理財,幾乎不再聞問了。

2. 制定可行性收入來源

一般上班族的收入,來自固定薪資,除非你是業務員,每個月都有額外的獎金收入,不然一般變化並不大,這時了解公司制度對於薪資影響的相關規定,避免自己無故被扣款是最基本的。

 

當然,如果你下班後還有體力,兼差是最直接增加收入來源的選擇。

除此之外,一般上班族都會有年終的績效獎金,所以下半年開始,尤其是進入第4季,你在工作上的表現是爭取年終獎金高低的籌碼,因為下半年漸入佳境的工作表現,你的主管印象會比較深刻。

還有,每個月的薪資雖是收入來源,但是別忘了這筆收入還沒繳稅,建議依照你前一年的所得稅率,先把該繳稅的金額提存下來,免得到了報稅的季節時,又變成一筆額外的開銷。

而網路世代與社群的興起,也增加了在家兼差增加收入的機會。你可以列一個中長期的目標,從這個方面增加一些收入。

必要時,透過再學習一些技能,取得增加額外收入的機會與優勢。

最後,把你先前存下來的錢,做一些適度的投資規畫,無形中也可以幫你增加一筆收入。

3. 觀察現金流變化

開始存錢之後,當然要觀察自己後續每個月的現金流量是否如預期累積,畢竟活中難免有些「狀況外」,譬如這個月多跟幾個朋友餐敘兩次、有同事結婚或小孩滿月、臨時出遊的花費等,這些都是一筆額外的支出。

一般對於「必要」的固定開銷,比較沒有調整的空間,但是其他「需要」與「想要」的項目,則可以從現金流變化的檢視中,警惕自己下個月要存更多錢。

而且,最好是在上半年,就能超越自己分段設定的儲蓄金額目標;這樣就算下半年出現超支的現金流時,也比較能夠因應突如其來的開銷。

建議,平時身上不要放過多的現金,最好不超過2,000 元,這並不是鼓勵你用信用卡消費,而是加強支出與實行存款計畫的意識。 

 

因為每當你手上的現金用完而去提款時,你才會警覺到「啊!我的錢花完了!」而且會去思考「為什麼花這麼快?」以及「錢到底是花在什麼地方了?」

回想一下,當你皮夾只有1,000元時,你對於錢支出的意識,絕對是比2,000元時謹慎,因為花完了你身上就沒錢了。

利用這個心理,自然就容易養成不浪費與存錢的好習慣了。

4管理存款帳戶

當你每個月的收支,透過你的努力積沙成塔的存進你的帳戶時,這最後一個守財的關卡,當然更要小心注意。

首先,關於存款的帳戶,最好是選一家你不方便臨櫃往來的銀行(意思是在你家或工作地點附近沒有分行的),開設一個帳戶,並且增加這個帳戶能夠隨意提領你存款的困難度。

例如,不申請金融卡與信用卡,或約定轉帳。

以確保你每個月辛苦累積下來的存款,不會在你一時把持不住購買欲時,平白被你犧牲掉。

再來,每個月將事先制定的存錢金額,在薪資一發放的當下,就設定自動轉帳到這個存款帳戶,這樣一來就能確保你的存錢目標一定能達成。
至於存在帳戶裡的錢,可以分成幾筆,做成短、中、長期的定存增加收益;一來也可避免臨時急需用錢,或利率調整時的利息損失。

最後,你還需要知道存健康也是一種間接最有效的存錢方式,維持正常的作息與運動,以保持身心的健康,並注意生活與工作上的安全。
因為當你生病或發生意外時,不僅會多了醫療費用方面的支出,連工作與收入都可能受到影響,進而中斷你的存錢計畫;更不要說還會消耗掉你辛苦累積的存款了。

 

存錢,也存健康,這樣才能使你的理財目標早日實現。

 

10527886_803301723036800_1192559411166765901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jamin Chen 的頭像
    Benjamin Chen

    Benjamin Chen-陳明鴻的分享空間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