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寒流來襲當心心血管疾病!「2時段」最危險 留意7大危及症狀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905568#ixzz8zjboEYvJ
 

近日氣溫直直落,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

台北市衛生局提醒,

「清晨56時」和「晚上89時」

除了氣溫低,也因為晝短夜長,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引發血壓變化,一旦出現

「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

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一定要儘速就醫。

台北市衛生局健管科科長林雪蘭指出,當溫度降低,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容易誘發心臟病、急性中風,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日常定期檢查血壓、控制脂肪及鹽分的攝取、戒菸、少喝酒、控制體重及適量運動等,包括年長者及肥胖等族群,一定要注意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


冬季氣溫驟降時是心血管疾病爆發或症狀惡化的季節,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年長、體弱或心臟衰竭患者,要注意做好全身保暖,避免失溫,特別是頭頸部的保暖,泡湯時也要避免溫度過高、浸泡時間過長或冷熱池快速交替入浴。

林雪蘭提醒,若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史的民眾,在送醫前,可依醫囑使用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

而在中風方面,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監事李俊泰醫師也提供腦中風徵兆口訣,當身邊有人不舒服時,可請他做「微笑、舉手、說你好」,看看是否有嘴角歪斜臉不對稱、雙臂是否無力下垂和是否說話不清楚,如出現以上任一症狀,應立刻撥打119,並記下發作時間,3小時內迅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原文網址寒流來襲當心心血管疾病!「2時段」最危險 留意7大危及症狀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905568#ixzz8zk8Bbfxt
Follow us: @ETtodaytw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_

寒流續發威 全台昨78人猝死 - 社會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209000370-260106?utm_source=push&utm_medium=image&ldtag_cl=dEwObxigSr2yMsj3o4gkFgAA_oa

 

寒流持續發威,中央氣象署持續針對20縣市發布低溫特報。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指出,今天(9日)寒流續影響,各地仍非常寒冷,清晨高雄以北、宜花東僅710度,屏東約1112度,苗栗僅6度,白天稍回溫,北部、東半部約1416度,其他地區1820度。

 

降雪部分,張承傳說,9日清晨北部、東北部如七星山、太平山等海拔10002000公尺山區,有降雪機會。至於各縣市低溫特報,預計持續發布至10日清晨,但低溫地區可能調整。

 

張承傳表示,寒流將影響至10日清晨,最冷時間為9日清晨前,10日清晨仍冷,台北低溫略回升至12度,竹苗89度,南部11度,東半部1213度,白天起明顯回溫,北部2021度,中南部2122度、東半部1819度,11日持續回溫,西半部2224度,東半部2122度。

 

張承傳提醒,11日晚間起南方雲系北移,南部有局部短暫雨,12日再加上鋒面通過影響,各地有雨轉涼,13日上半天水氣增多,各地有局部降雨,下半天才減少,但要注意當天東北季風增強,迎風面北東有雨,天氣將再轉涼,14日東北季風減弱、15日氣溫將持續回升。

 

而根據各縣市消防局統計,全台8日凌晨零時至晚間9時共有78人疑因強烈寒流猝死,其中台北市11人為最多,其次為屏東的10人、台南9人、苗栗8人及台中的7人。台中7OHCA送醫民眾中最年輕者為54歲,最高齡者則為89歲,顯示中高齡民眾必須加強保暖,才能安度這波強烈寒流。

 

 

 

 

_

寒流光穿厚外套沒用 醫曝最暖穿法:增37%保溫度- 中國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209000848-260418?chdtv

 

寒流報到,各地都是冷颼颼天氣。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寒流期間重症住院率會激增43%,低溫會觸發一連串生理變化,使得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甚至失溫症的發生率大幅提高,建議穿衣應採取漸層式保暖法,內層排汗、中層抓絨與外層防風的穿法,可較單件厚衣提升37%的保溫效率。

 


黃軒在臉書粉專PO文表示,

https://www.facebook.com/ooihean/posts/1254640186133983?ref=embed_post

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不僅讓人感到寒冷,更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尤其明顯當氣溫跌破10°C,重症致病機轉遠超一般的著涼感冒,涉及許多複雜病理過程,像是氣溫每降1°C,急性心肌梗塞風險上升2.6%

黃軒表示,低溫也會使糖尿病併發症加重,這包括低溫促使皮質醇分泌量增加41%,血糖值波動幅度擴大2.7倍,末梢神經病變患者的足部潰瘍感染率,在冬季也會上升63%

黃軒表示,低溫也可能促使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惡化,冷空氣刺激使支氣管收縮阻力增加47%,急性發作住院率提升3.2倍而鼻黏膜溫度降低1.5°C,流感病毒複製速度加快300%

 

要如何減低這些重症風險?黃軒建議在寒流期間,要做到下列7件事。

1.漸層式保暖法:內層排汗+中層抓絨+外層防風,較單件厚衣提升37%保溫效率。

2.溫控飲食策略:每日補充5公克的Omega-3,可降低血液黏稠度19%、飲用40°C薑茶,可促進末梢循環28%

3.動態熱身原則:起床前先做先在被窩裡動一動,有助預防血栓形成。

4.環境濕度監控:維持室內50-60%濕度,可減少呼吸道刺激源83%

5.藥物安全檢查:服用β受體阻斷劑患者需監測晨間血壓波動幅度可能達30mmHg

6.時段風險管控:避免上午6點到9點時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高峰時段外出。7.一些關鍵警示:出現非典型胸痛,例如牙痛、背痛、上腹痛,合併冒冷汗情況,應在30分鐘內就醫,使用電暖器須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以預防低溫燙傷。

黃軒表示,當寒流來襲時,健康風險遠超過一般的著涼感冒,特別是心血管、呼吸系統、代謝疾病及神經系統的病患,須格外注意,了解寒冷對身體的影響,並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如漸層式保暖、適當飲食、動態熱身、維持環境濕度及藥物管理,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

 

 

螢幕擷取畫面 2025-02-09 1314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jamin Chen 的頭像
    Benjamin Chen

    Benjamin Chen-陳明鴻的分享空間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