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刪文言文經典 北一女教師怒轟「無恥」影片瘋傳___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北一女中 區桂芝老師,在112.12.4,星期一,在立法院中興大樓發表一篇振聾發聵,擲地有聲,批判108年 去中國化課綱的佳作。
108課綱刪文言文經典 北一女教師怒轟「無恥」影片瘋傳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1207/2638892.htm?from=ettoday_app
教育部108課綱大量刪減文言文,北一女教師區桂芝痛批,文言文不但能提升語文能力,還包含高度的生命哲學,竟然有對語言教育完全無知的人說文言文是「黨國遺毒」,邏輯令人匪夷所思,「108課綱刪掉顧炎武的〈廉恥〉,學生就不必再知道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所以這是個『無恥』的課綱!」
近日網路上流傳2段批判108課綱去中國化的5分鐘影片,從中可見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慷慨陳詞。她抨擊,多年來的教改,始終是在「去中國化」的原則指導之下,讓各級學校、老師、學生淪陷在愈來愈黑暗的教育深淵,「用張愛玲的話說,就是走向一個沒有光的所在。」
區桂芝批評,老師們再也享受不到尊師重道的校園倫理,更慘的是孩子們失去了紮實的基礎教育,失去了合宜的生活教育,因為老師們沒有時間去做深入完整的教學,也幾乎失去所有輔導管教的權利,甚至動輒得咎,最後索性不再管教。
她指出,最叫國文老師痛心的是,這個課綱不讓教導品德教育、人格建立,以及所謂的生命覺醒,完全砍掉《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書,只每個截取片段集合成一課。一旦沒有了「四書」,國文課便失去了最有系統的一個生命教材,喪失學習民族最珍貴品德的機會,所以這是一個「缺德」的課綱。
區桂芝認為,學生不再有機會循序漸進地去學習從個人、家庭、群體、社會、職場等每個生命階段所需處理的倫理問題,不再需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五倫也喪失,所以這是一個「不倫」的課綱。
她表示,文言文不但能提升語文能力,還包含高度的生命哲學,竟然有對語言教育完全無知的人說文言文是「黨國遺毒」,「文言文存在已經超過3000年以上,可是國民黨只有100多年,為什麼有人可以因為意識形態,邏輯錯亂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區桂芝說,即便現在生活不再使用文言文,但文言文對提升白話語文的表達水準具有無與倫比的功能,而且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可以經過中小學一種累進的教育,便輕易讀懂兩三千年前古人的作品,甚至毫無阻礙地大量吸收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精華。
她舉例,日本的明星中學都要學習文言文,日本的頂大入學考試也要考文言文,連韓國人都拚了老命在爭說孔子是韓國人,「可是今天我們居然無知無情地要自斷這種文化經脈,讓我們的孩子對自己的文化失去深入學習的機會,請問未來他們競爭力在哪?民族尊嚴在哪?文化自信又在哪裡?」
區桂芝認為,大家應該慶幸老祖宗留下如此多豐富美麗又充實的文化文學遺產,世上沒有一個民族有這麼多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經典,那是老祖宗幾千年來累積的生活經驗和生命智慧,「可是我們的教育政策卻在全世界瘋學中文的潮流裡選擇自宮,平白丟掉中華傳統文化的盟主寶座。」
區桂芝指出,108課綱刪掉顧炎武的〈廉恥〉,學生就不必再知道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我們每天看新聞,看到那麼多不清不白的政客在那跳樑小丑、耀武揚威,在那邊吃香喝辣,學生價值觀怎麼不混淆,是非觀怎麼不錯亂?所以這是一個『無恥』的課綱。」
她繼續舉例,108課綱刪掉了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那是處理個人生命挫折最重要的範文;刪掉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學生從此可能認為「先天下之憂而憂」是一個神話,失去了能建立生命高度、學習大我關懷的典範;刪掉了荀子的〈勸學〉,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意義、目標、方法的重要引導和思考;刪掉了連橫的〈台灣通史序〉,學生從此不知道台灣人的祖先多麼珍奇、多麼愛好文化香火。
區桂芝批評,108課綱號稱多元,國文課卻幾乎失去最核心的意義,便是從傳統文化的精緻學習中建立文化生命的主體,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且學習並跨越生命的挫折,但在現在的課綱下,「歷史碎片化,語文淺碟化,各學科全面退化,這就是我們教改的目的嗎?」
原文網址: 108課綱刪文言文經典 北一女教師怒轟「無恥」影片瘋傳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1207/2638892.htm#ixzz8Lyg0C2nq
Follow us: @ETtodaytw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_
_
學文言文要幹嘛?美女國文老師舉1情境神回:經人生歷練更深刻
_
_
_
文言文艱澀難懂,是不少人學生時期的惡夢,教育部108課綱刪減大量文言文,引發外界不同聲浪,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更痛批「無恥課綱」,話題再掀討論,文言文的存在對學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對此,國文老師田宇塵舉例解釋,獲得大批網友按讚認同。
國語教師田宇塵在臉書針對近日吵的沸沸揚揚的文言文「去存」問題表達看法,表示也自己常常被問「老師,我們學文言文要幹嘛?」,她坦言以後確實用不到,但文學之美與內涵,「能夠從小在你心裡、潛移默化陶冶你」。
田宇塵接著舉例,「有一天,你出去旅遊,你能夠感受: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唏噓」;又或是剛好人在異鄉,就能夠體會「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情懷,而不是「啊好大的太陽啊,欸,水欸!!」,這種感覺是很奇妙的。
田宇塵指出,知名作詞人方文山的歌詞你之所以覺得美,「也是因為從小多少吸收了這些經典文學;不管你當時國文考了幾分,這種奇妙的感受,在學古文的當下很難感受到,畢竟書上記載的跟現實感受還是有差別」,其實,很多文學是要經過人生歷練,讀起來才會更加深刻,「文學的美本來就不侷限當下。」
_
_
東京大學也考「文言文」 試題曝光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1212/2641362.htm
_
_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https://blog.udn.com/yite32/176266857
_
你知道用古文表白,有多浪漫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883434803242233&id=100047271638085&mibextid=Nif5oz
_
https://www.facebook.com/1508273821/videos/pcb.10225478705183707/743199007838301
【起向高樓撞曉鐘】
【尚多昏睡正懵懵】
【縱令日暮醒猶得】
【不信人間耳盡聾】
這是原文,但是送花致文者的意境更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