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5歲零退休金離職,年賺14%!前金融業高層林茂昌: 一個投資秘訣讓你勝過專業人士_元氣網

 

2021-02-07 09:42 50+(Fifty Plus) 文/陳莞欣
 
編按:為什麼散戶在股市很難賺錢?財經書籍譯者、
前台証期貨公司總經理林茂昌,原本和多數投資人一樣,
整天鑽研各種報告、消息和數據,長期下來投資報酬率卻不如預期。
 
後來,他重新思索過往投資的盲點,
回歸股神巴菲特的投資金律──用心於不交易,才是達到財富自由的關鍵。
 
理財的最高境界,是不必費心就有穩定的收入進帳。
省下為錢操心的時間,生活可以更有餘裕。
 
採訪60歲的財經書譯者林茂昌這天,他提早半小時出門,
散步到我們約定的地點。
 
「我現在盡量多走路,可以運動也欣賞風景。」
他說。不急不徐的從容態度,也和他的投資觀念不謀而合。
 
過去,林茂昌曾任台証期貨公司總經理,也主管投資部門多年。
早期他的操作股票的方式如多數專業投資人,每天看盤、看報告和財報,
研究500、600家上市櫃公司的獲利能力,從中挑出能為客戶賺錢的股票。
辛苦了20幾年,他發現自己工作很累、身體頻出狀況,投入的努力卻似乎跟投資回報不成正比。
 
45歲那年,他決定辭職,自行投資賺取人生下半場的收入。
經過幾年的摸索調整,他在52歲時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股票的年化報酬率約為14%,遠勝過市面上多數號稱穩定配息的理財商品。
光是每年領到的股息,就足以支應每月的生活費,還有餘錢可再投入股市累積資產。
 
離職後的15年,他沒有領資遣費和退休金,少數工作收入是偶爾翻譯財經書籍的稿費。
林茂昌說,他花在理財的時間遠少於過往,投資報酬率和生活品質卻變得更好。
關鍵就在於掌握了長期投資的秘訣──下好離手,不要動作。
 
鄉下老奶奶的投報率,竟勝過專業人士! 賺錢秘訣在「不交易」
 
他解釋,「下好」指的是選擇好的投資標的。
「不要動作」,則是強調長期投資的重要。
如同股神巴菲特曾說過,「若你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達10年以上,那你當初根本就不應該買進。」
然而,知道這句話的人多,能實踐的人卻極少。
 
林茂昌回憶,他實際體會巴菲特投資金律的契機,源自於幾個小故事。
 
2010年,美國有位名叫葛瑞絲的人瑞過世,身後留下價值700萬美元的股票遺產。
原來,葛瑞絲曾是亞培藥廠的秘書,她在1935年買入3股亞培的股票,
經過多年來的股票分割和股利再投資,80年後變成了10萬多股。
 
同樣的,在台灣,他也知道有好幾位住在鄉下的老太太,
早期買了台塑、南亞、台泥等公司的股票,20幾年都沒賣出,
領到的股息又重複買入股票。如今,她們每年領的股息比孩子的年薪還高。
他也回頭檢視自己的持股,發現投資報酬率最高的,
竟是以前覺得不好、賣到只剩零股而忘了處理的幾檔股票。
 
「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就像拚命苦練的鋼琴家,
結果比賽成績跟早晚彈10分鐘的素人差不多。」
林茂昌笑說。散戶要賺錢,其實並不難。
買入好公司的股票並長期持有,
經年累月的複利效應,
最終將帶來可觀的報酬。
 
 
只是,上市櫃股票那麼多,該怎麼挑選所謂的好公司?
林茂昌建議,首先可參考巴菲特的原則,
根據生活經驗挑選在各領域具壟斷優勢的企業,
像是持有專利、品牌投入時間早、影響力大等。
例如輝瑞藥廠因生產威而鋼知名、
中華電信擁有全台重要電信通路等,
都是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護城河」。
 
此外,還有幾個公開指標,可以判斷一家公司的體質。
例如他習慣以每股盈餘(EPS)觀察企業的長期獲利狀況,
若是5到10年內,企業的EPS都能維持3元以上,即代表獲益穩定。
或者也可以看淨值報酬率(ROE),ROE長期在15%以上的公司,
通常也是適合的投資標的。最後則要注意公司的長期負債,
公司債務過高代表長期競爭力不佳,即使ROE高也不建議投入。
 
找到好公司以後,下一步就只要等待合理的價錢入場,不要輕易賣出。
林茂昌指出,多數時候市場是理性的,被高估的股價終究會修正,
反映企業真正的價值。一般而言,合理的本益比(PER,可用股價除以每股盈餘算出)約在20以下。
本益比太高,則要提防股價泡沫化的風險;
本益比過低,則代表股價被低估,可以趁機買進。
 
投資應是「正和遊戲」 不賺短期價差才能賺錢
 
林茂昌觀察,投資股票的人雖不少,但最終真正能賺錢的散戶卻不多。
究其原因,多數人都抱持著低買高賣的觀念,獲利主要來自價差。
 
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這種獲利是「零和遊戲」──有人賣掉股票賺錢,
就有人因買下股票賠錢。
 
即使一時賺了小錢,之後也可能會還給市場。
 
最後,只有資本雄厚、風險承受力高的大戶能賺錢。
贏者全拿,其餘人皆輸。
 
再者,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遠比人們想像中的困難。
林茂昌以他持有的鴻海精密機械(2317)為例,
他曾經在每股250元時買進,股價一路上漲到300多塊,
接著就一路下跌到百元左右。再過了3、5年,又大漲到300多塊。
他回想,股價在低點時,外界都說鴻海賴以獲利的代工時代將結束,
不看好其未來發展。他雖然沒有賣出,但也不敢趁低價加碼買進。
等鴻海股價再次來到高點時,他又捨不得出清,
之後股價又一度重挫到百元以下。
雖然持有這檔股票10幾年來,投報率不差,心情仍難免受到影響。
 
「股市每天起起伏伏,今天買明天跌很常見。
短線操作的人容易被雜訊蒙蔽,無法判斷一家公司事業發展的好壞。」林茂昌說。
他認為,能夠永續的投資獲利,
應該是來自「正和遊戲」:股東提供資金,讓專業經理人經營公司。
公司發展得好、有穩定獲利,股東才會賺錢。
「長期來看,能在股市賺錢的人都不是賺市場炒作的價差,而是賺公司盈餘。」他指出。
 
現在,他絕少賣出手中的持股。
以他持有長達10年以上的順發(6154)、聚陽(1477)、
巴菲特所職掌的波克夏(BRK.A和BRK.B)為例,
每年配息再投入,讓長期持有成本變低、投資報酬率自然提高。
 
他也笑說,股票常是買了就跌、賣了就漲。
像是他在10多年前曾以40多塊的價格買入巨大機械(9921)的股票,
股價100塊時賣出,原本已覺得心滿意足。
沒想到它的股價現已漲到200多塊。
放著不動的股票,往往才是最賺錢的!
 
股價下跌,何時該停損? 判斷虧損原因、分散持股
股市每天都有各種利多、利空消息,
什麼時候該調整手中的持股?
林茂昌提醒,回歸長期投資本質,
就能平靜以對:「市場高手如雲,消息都掌握在關鍵的人手中。
想想若真的有大利多,別人為什麼要讓你知道?」
 
他引用巴菲特的分析,指出股價下跌有2種可能:
一種是意外事件所導致的波動,另一種則是長期競爭力下降的警訊。
前者最典型的例子,像是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所導致的股災。
碰到這類事件,他不僅不會賣出持股,反而會故意「接刀」,
趁股價低時多買一些。「好公司撐過意外,還是好公司。」他說。
例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導致全球股市暴跌。
很多人不看好旅遊業的前景,但他並沒有賣掉手中某旅遊業龍頭的持股。
理由在於,「這波股價下跌不是公司治理出了問題,是大環境的問題。
只要它比同業撐得久,疫情過後又是另一番天地。」
 
不過,林茂昌也指出,假使遇到公司更換經營者、
連年虧損等情況,他就會認真考慮出場。
倘若無法判斷事件的影響是長期或短期,寧可不要冒險,以免得不償失。
 
此外,考量到分散風險的必要,他也建議持股應有5~10檔、
分批買入。他坦言,自己也曾做過錯誤的判斷。
 
早期他持有觀光旅遊業統合開發(5702)的股票,
原是看好其母公司統一集團的眼光,前幾年EPS也確實不錯。
未料後來該公司的度假村接連遭遇風災等重創,
最後在2003年SARS期間黯然下櫃。
幸好當時統合開發僅占他持股的10%左右,
即使偶有「看走眼」的情況,也不至於全盤皆輸。
 
輕鬆投資不為錢煩惱 把時間拿去做喜歡的事
 
自從出了2本股市投資書以後,
常有人問林茂昌:「我該買哪支股票?什麼時候可以買?」
但他直言,若無法克服心魔、
總想要短期看到成效,即使真的拿到「明牌」也是枉然。
 
他舉例,巴菲特執掌的控股公司波克夏,
每季都會公開持股明細。理論上跟著股神買,
長期持有就能看到成果。
 
但人們總有各種擔心:例如,科技股大漲,
巴菲特都沒買,是不是看走眼?
跟著巴菲特買,隔天股價卻下跌,
真的沒問題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會看到第二個巴菲特。」林茂昌說。
 
他強調,投資不需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
挑到了好公司,基本上日後只要「放著不動」,
不需要頻繁進出市場。即使是50歲才開始投資,
依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都還有半世紀可累積財富,多年下來累積的複利將相當可觀。
 
「這套投資方法不會讓你大富大貴,但生活無虞沒問題。」林茂昌說。
如今,他雖然還是每天看盤,
但再也不必像過去一樣,
懸著一顆心看股價上上下下。
 
達到財富自由後,有更多時間可以探索生活的樂趣,
例如跑步、學工筆畫、水墨創作和植物組織培養。
不必為錢所苦的人生,愈活愈寬闊!
 
原文:45歲零退休金離職,年賺14%!
前金融業高層林茂昌:投資股票想賺錢,關鍵在「不交易」
 
 
145703455_10219699366303847_3127057430768627450_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jamin Chen 的頭像
    Benjamin Chen

    Benjamin Chen-陳明鴻的分享空間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