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章 (4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你的世界 不是全世界 插畫版 

 

荳芽在南部跟外公、外婆住了一個星期,回來以後,她跟我說:

 

採草莓

 

望遠鏡

 

『媽咪,好奇怪喔!阿姨幫我洗澡都不幫我擦乾身體……』

『都沒擦就穿衣服嗎?』 我也覺得很奇怪。

『有呀!有擦,可是她都用濕濕的毛巾擰乾擦,

沒有像妳用乾的大浴巾幫我擦……

這樣還是有點濕濕的呀、沒擦乾。』

這樣我就明白了。

 

『阿姨的習慣跟媽咪有點不一樣,她覺得用濕毛巾擦就可以了,

妳一直都跟媽咪在一起,所以妳的習慣跟我一樣,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呀!只是習慣不一樣而已。』

『只用濕毛巾擦完就穿衣服,不舒服。』

荳芽說: 『阿姨不會覺得不舒服嗎?』

『我想 阿姨應該覺得還好吧?

妳又不是阿姨,妳的感覺不一定會是阿姨的感覺呀。』

我一再一再地跟荳芽說,不要用妳自己的習慣去套別人的,

妳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也認為好。

 

尊重別人的生活型態,比什麼都重要

 

荳芽肯定是把我說過的話謹記在心了

 

 

有一天,我要她跟我一起吃五穀雜糧飯時,她回我:

『媽咪,我不喜歡吃這種黑飯。』

我說: 『吃這種飯對身體才好,而且我覺得其實還滿好吃的呀!』 

荳芽很氣定神閒地回我說:

『媽咪,我是小朋友,妳認為好的,我不一定會覺得好。』

  

我嚼著其實有點難吃的黑飯,一時無法再強要求荳芽也跟我一起吃。

  

幾天之後,我的一位朋友轉述荳芽跟她的對話給我聽……

朋友說  

 

荳芽去她家時,很愛吃她們家的餅乾,她開玩笑地跟荳芽說:

『妳把我家的餅乾都吃光了,那妳要拿妳家的餅乾來給我吃喔!』

 

荳芽回說: 『阿姨,我家的餅乾很難吃,

我跟蝴蝶都不愛吃,妳應該也不會喜歡吃的。』

我的朋友很疑惑。

 

問荳芽: 『為什麼妳家的餅乾都這麼難吃哪?』

 

『因為我媽媽都喜歡買有機的,沒味道!很難吃!』

 

我因為堅持我認為好的、健康的、有益的吃食習慣,

讓荳芽喪失了吃好吃餅乾的權利。

 

想想一個小孩沒了吃零食的樂趣,還真是可憐呢!

後來,我不那麼堅持荳芽要跟我一起吃黑飯、黑麵包了。

偶爾一次吧!

荳芽也願意嚐嚐媽媽口中這

《對身體很好的黑抹抹的東西》。

 

我們之所以選擇過這樣的生活型態,

大都是因為我們自己覺得這樣很好。

 

可是,這個 《好》 對每個人的定義可能就有點不一樣了。

有的人覺得要 《健康、有益身心才算 》,

有的人就覺得要 《好吃、有樂趣才算 》。

說到底都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

實在很難說什麼就是好、什麼就一定不好。

給自己多一點嘗試的機會,看看別人不一樣的生活型態。

 

不要老是以為自己的世界就是全世界,

或許才有活得快樂一點的可能。

 

荳芽跟我一起讀 《兩姊妹和她們的客人》 ,讀得很開心。

她覺得這書裡看起來過得有點不那麼健康的兩姊妹很像她。

 

『在一個小島上住著一對姊妹。

她們在島上過著快樂的生活……

有一天,表弟來她們家作客……

 

HELLO

 

表弟說:

《這樣子要怎麼生活啊!沒關係,妳們等著看吧,

我會幫妳們的忙的!我會幫妳們把這裡整理、整理!》

於是,表弟把水龍頭修好、然後修好走廊上的燈……』

 

漏水

 

除草

 

修燈泡

 

 

荳芽很不以為然地皺皺鼻子,哼一聲: 『雞婆!』

一直看到表弟把動物趕出屋外、

要兩姊妹運動、吃五穀雜糧麥片時,荳芽已經忍不住了。

 

『這個表弟很沒禮貌ㄋㄟ,他是去人家家裡作客ㄋㄟ,

怎麼好像要把人家的家變成他家呀!』

 

是了。

 

這就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 ? 

【去作客時,如果主人的生活型態跟你很不一樣,怎麼辦?】

我想這是很多小朋友從小就該學的功課。

 

荳芽還是回我那句老話: 『你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覺得好!』 

『嗯!很棒!媽咪再教妳一句話,叫: 《客隨主便》

意思是作客人的不要太計較一定要怎樣怎樣,

主人怎麼吃、怎麼過,我們就跟著。

這樣妳也可以看看別人是怎麼過生活的呀!

除了妳自己的世界,妳還會看到別人的世界喔!』

 

感恩過去 把握當下 創造未來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膽大心細就是本事-劉墉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換個角度,你就是贏家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牆上文學 

 

在台中精明一街的某家露天咖啡館,

看見這樣饒富哲學意味的牆上文學,

 

常令路人也得停下腳步佇足欣賞,

 

 

* 有一種高低叫勢力。

 

* 有一種長短叫是非。

 

* 有一種大小叫心胸。

 

* 有一種寬窄叫眼光。

 

* 有一種上下叫門戶。

 

* 有一種左右叫創意。

 

* 有一種貧富叫閱讀。

 

* 有一種圓缺叫緣份。

 

* 有一種胖瘦叫天意。

 

* 有一種前後叫整型。

 

* 有一種來去叫機會。

 

* 有一種多寡叫幸福。

 

* 有一種快慢叫婚姻。

 

* 有一種鬆緊叫肚皮。

 

* 有一種玫瑰叫誠意。

 

* 有一種萬歲叫老婆。

 

* 有一種大爺叫老公。

 

* 有一種絕配叫牽手。

 

* 有一種品味叫名牌。

 

* 有一種氣質叫閒俗。

 

* 有一種糧票叫老公。

 

* 有一種台傭叫老婆。

 

* 有一種老五叫曠男。

 

* 有一種悶騷叫怨女。

 

* 有一種帳單叫面子。

 

* 有一種施工叫化妝。

 

* 有一種聚會叫八卦。

 

* 有一種應酬叫乾杯。

 

* 有一種神話叫瓊瑤。

 

* 有一種烙印叫初戀。

 

* 有一種自尊叫長短。

 

* 有一種自信叫大小。

 

* 有一種緣份叫冤家。

 

* 有一種情人叫備胎。

 

* 有一種知己叫外遇。

 

* 有一種飯局叫相親。

 

* 有一種安全叫長相。

 

* 有一種發洩叫刷卡。

 

我痛時 你並不痛

 

你痛時 我並不痛

 

不要忌妒別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而埋怨自己的命苦

 

當別人以微笑面對你時

 

或許 昨天他才失去他的胳臂

 

看完後有好多的感動

 

或許剛好反映了最近的心情吧

 

人的眼光是很狹小的

 

當你沒有把握已看到事情的全面性以前

 

請不要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因為 你從來不知道他在你不知道的時候

 

是怎麼樣的煎熬渡日

 

因為 你從來不知道他在微笑的背後

 

是怎樣的孤獨無助的

 

親愛的朋友

 

請多去體諒你身邊的所有人吧....^_^....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幫母親洗腳 

 

一個甫自日本一流學府畢業的大學生,參加一間大公司新進人員的召募應徵。

 

在經歷幾回合的激烈競試之後,終於到了最後一關──社長的親自面試。

 

他忐忑不安,惶惶然地走進社長辦公室,在社長面前的椅子上坐下。

 

社長看過他的自傳履歷後,凝視他的臉,出乎他意料地問道:「你替父母洗過澡、擦

過身嗎?」

 

「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

 

「那麼,你替父母捶過背嗎?」

 

他想了想後說:「有過,那是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了我十塊錢。」

 

在諸如此類的交談中,社長似乎已能看出年輕人未來的發展性並不高,只是安慰他別

灰心,會有希望的。

 

面談結束前,社長突然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一個條

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替父母擦過身,明天來這裡之前,希望你能為父母做一次,做

得到嗎?」他一一答應。

 

這個年輕人在出生不久之後,父親便過世了,全靠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把他撫育成

人。年青人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上東京的一流學府,他的母親就靠著幫傭掙錢,供他

在大學的一切學費開銷。那天,他回到家,母親去幫傭還沒回到家。

 

「等母親回來,要怎麼替她洗呢?」他暗自忖度著:「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髒

吧?待會兒她回來,便為她洗腳吧!」

 

母親回來後,見兒子預備好水盆要為她洗腳,覺得很奇怪便說:「腳,我還洗得動,

我自己來吧!」

 

年輕人便將自己為何想為母親洗腳的原委說一遍,母親理解後,便依著兒子,坐在已

準備好的椅子上,把腳放進兒子端來的水盆兒裡。當他握著母親的腳時,才猛然發現

母親的那雙腳在歲月的侵蝕下,已似木棒那樣的僵硬。他情不自禁地摟著母親的腳潸

然淚下。感受到母親為了他辛勞一生。

 

第二天,他如約到那家公司,很傷感地對社長說:「我能不能被錄取,對我來說已經

微不足道。現在我才明白母親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是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裡沒有學

到的道理,謝謝社長。如果不是您,我恐怕不會握到母親的腳。我只有母親一個親

人,我要好好照顧她,再也不能讓她受苦了。」

 

社長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來上班吧!」

 

一個人要理解社會、瞭解人生,入門的第一堂課便是要體會父母養育自己的辛勞與期

待,如此才能真正地珍惜自己、熱愛生活、勤奮工作。孝敬老人,不僅是一份應盡的

義務,而且也是衡量一個人的品德的重要標準。日本的那位社長是高明、深刻而富有

遠見的。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樹的方向 由風決定 人的方向 自己決定

 

──有一時的僥倖,沒有永遠的埋沒

「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

或許,沒有人是我們的敵人,我們真正的敵人是──

自己「懶惰、懈怠、沒有方向、不知奮發向上、不知堅持到底」的心啊!

 

在小學,有一老師要小朋友們寫「造句」,題目是「咦......怎麼......」,其中一小朋友寫道:「咦......我怎麼死了?」

要怎麼活,才算活呢?有些樹,雖然外表枯槁,可是在冬去春來時,樹頭上仍努力地「爭長出綠葉」呀!

拾荒老人王貫英,雖然天天撿垃圾、收破爛,但他仍有「蓋座圖書館、造福學子」的目標與希望啊!

然而,有些年輕人,每天吸食安非他命、賭博、搶劫......沒希望地「渾噩度日」,過一天算一天;或許有一天,

他會驚然發覺--「咦?我怎麼死了?......

 

事實上,「沒目標、沒鬥志、沒生氣」地活著,跟「死了」是沒啥兩樣啊!所以,王大空先生生前曾有一句座右銘:

「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

 

是的,或許沒有人是我們的敵人;我們真正的敵人是--自己「懶惰、懈怠、沒有方向、不知奮發向上、不知堅持到底」的心啊!

 

假如問道:「想成功的人請舉手!」相信絕大部份的人都會舉手。

 

但如果問道:「想吃苦的人請舉手!」則可能很多人都不會舉手。

 

許多人沒有「開創性、冒險性」,他們不喜歡為自己訂下目標,也不願意吃苦,只想「坐享其成、一步登天」。

 

可是,人的成功是很少有捷徑的!或許有人是「坐電梯」,幸運地飛黃騰達,但我們不能奢望一定會有如此的好運啊!

我們最好還是腳步實在地「走樓梯」,比較穩妥。

 

而且,在走樓梯時,還得不斷地告訴自己--我是「年輕有為的」、我是有「目標理想的」;「或許有一時的僥倖,但絕對沒有永遠的埋沒」、「我一定不會被埋沒,我一定會成功!」

 

的確,也許我們沒有「選擇出生環境的權利」,但我們絕對有「改變生活環境的權利」;當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一定不能把命運寄託在別人手上啊!

 

因此,讓我們想一想--「我還有什麼心願?還有什麼夢想?」我一定要完成它!人生如果沒有夢想,是最可憐的,豈不是比窮人、乞丐還糟糕?

 

「山高、人更高!路長,腿更長!」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就一定可以改變命運,讓美夢成真!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誤會 釘子 且慢下手 寬大

 

每個人都有一些優點,試著去欣賞它……世界會變得很美好。

每個人都有一些缺點,試著去改變它……世界會變得很美好。

逃避它,這個世界還是不會因你而改變的。

我看完後有所驚醒,因我也忘記箇中道理了。

 

1.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

       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牠照顧孩子。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

  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裡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註:

  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瞭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

  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尚且會有如此可怕嚴重的後果,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2. 釘子: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註: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

  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妳)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3. 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裡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裡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裡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為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昇。

  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四月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

  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後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面整頓,雜草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訪,進門大吃一驚的問:『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裡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剷了。

  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裡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裡成了錦蔟;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剷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

  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4. 寬大:

 

  這是一個甫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故事。

  他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的。」

  不過兒子又繼續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裡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撼,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父親又接著說:「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像他這樣殘障的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就讓他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時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相信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

  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

  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

  要去喜愛面貌姣好或談吐風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歡那些造成我們不便和不快的人卻太難了。

  我們總是寧願和那些不如我們健康,美麗或聰明的人保持距離。

  然而感謝上帝,有些人卻不會對我們如此殘酷。

  他們會無怨無悔地愛我們,不論我們多麼糟總是願意接納我們。

 

  今晚在你入睡之前,向上帝禱告請祂賜給你力量去接納他人,不論他們是怎麼樣的人;請祂幫助我們了解那些不同於我們的人。

  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種神奇的東西稱為「友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發生何時發生,但你卻知道它總會帶給我們特殊的禮物。

  你也會了解友情是上帝給我們最珍貴的贈與!

 

  朋友就像是稀奇的寶物。他們帶來歡笑,激勵我們成功。

  他們傾聽我們內心的話,與我們分享每一句讚美。

  他們的心房永遠為我們而敞開。現在就告訴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們。

 

   把這篇文章轉寄給所有你認為是朋友的人。

  如果這篇文章又回來了,你將知道你擁有了一輩子的朋友。

 

  試想:朋友,您一路看下來之後;一定有很深的感觸吧。

  那麼,在對別人有所決定與判斷之前,首先,請想想這是否是一個「誤會」,然後,請考慮您是否一定要釘下  這個「釘子」,如果可以的話,請「且慢下手」。

  因為,當您對別人「寬大」之時,即是對您自己寬大。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好每一天 鄭石岩

 

每天醒來,想著「我要過好今天」,可以在禱告中向上蒼表示, 可以透過自我期許,務必珍惜今天。

 

告訴自己,這是一個難得的日子 ,要好好表現生命,過得充實快樂。

 

我經常這麼想,所以樂觀。經常如此祝禱,所以有勇氣去面對新的嘗試,而滿足之情則帶來無盡的感恩。

 

我的樂觀是從虔誠的信念中得來的。不過,我還有幾個信條,是每天要去實踐的,那就是:

 

●記得稱讚一起工作的人。

 

●指正別人時,要先維護他的自尊。

 

●用心在所做的事上,盡力把它做到最好。

 

●想一想今天的表現是否與薪水相當。

 

●歡喜領受這一天,由衷感恩和知足。

 

●依自己的因緣安排生活,但不與別人比較。

 

一位年輕人來晤談,他工作不如意,感情陷入膠著,跟同事相處亦不得人和。

 

我聆聽他的遭遇,順手拿起紙來記下:

 

有固定的工作已難能可貴;

 

跟父母一起住,有安居的地方;

 

同事七嘴八舌,那一定很有趣;

 

女朋友變心,就更有機會結識知心的人。

 

他說完了話,我把字條遞給他,他看後竟然笑了起來,說:「你認為我無病呻吟嗎?」

 

「不是,而是你忘了欣賞自己擁有的一天。你必須用自己的因緣過日子,在遭遇的情境中設法過得好,那才是生活。如果你等著一切都周全才會歡喜,那就很難得過好日子。」

 

「人不是在追求更多,充實生活資糧,力爭上游嗎?」

 

「人是在生活,而不是為了爭奪和占有;

 

是自己怎麼生活,而不是你表現什麼給別人看。

 

好好生活才是力爭上游,想博得別人的掌聲,只是生活的小丑,不是生活的贏家。」

 

「感情觸礁,她把我甩了,我怎麼高興得起來?」

 

「不是要你高興那令人不高興的事,但要你面對它,盡力讓自己過得好,稱讚自己撐得過這次挫折。」

 

他離開晤談室時,神情鎮定了許多,情緒也舒緩下來。

 

他帶著生澀的微笑說:「我今天才知道怎麼過好一天,原來生活就在遭遇之中,問題是我怎麼去看待它。」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找背後的鏡子也做別人背後的鏡子 /陳艾妮
>>       摘自人間福報~~89/4/14"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世基金會- 曹慶

 

  一個政府每年花數百億做不到,一個平凡人卻做的到的,

  我們的政府官員的確可恥......可恥到只會談老年年金.....交換政治利益......

 

  就在台北火車站後一棟老舊大樓裡,卻有一間寂靜的病房,這裡的病人不會哭、不會笑,更不會喊疼,他們在生命仍未結束之前,提早關上了和世界握手的門,註定終生沈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植物人」。卡在生死之間的灰色地帶,植物人和家屬總有無窮悲苦磨難,然而,即使上帝開了一場殘酷的玩笑,還是派來了天使,一位七十歲的老人---曹慶。

 

  他奉獻二十年心力安養植物人,成立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陪伴四百多個沈睡的生命,在寧靜中,走過數千個黎明黃昏。曹慶和多數外省老先生一樣,有著顛沛流離的前半生;但虔信基督的他,曾在年輕時向天父許願:要做別人不做的社會福利工作。最後,他選定以植物人為奉獻對象。

 

  民國六十九年,他從台糖退休,帶著退休金告別妻女,背著大背包,裡頭裝著幾十份北方乾糧「侉餅」,開始「全省走透透」。 

 

  逢人就問:「你知道哪裡有植物人嗎?」

  「我想從事植物人安養工作,你願意贊助嗎?」

 

  孤身獨行的曹慶用五年的時間,詢問了一萬多名陌生人,他被罵過「瘋子」、「騙子」,被人趕過、被狗咬過。最後,總算有七百多位善心人,在曹慶的「贊助人名單」留下了姓名和連絡地址。

 

  有了這份名單,曹慶開始實現自己向上帝許的願,他到處去拜訪貧困的植物人家庭。

 

  在台北,他發現被棄置在幽暗、腐臭角落的植物人;在台中,他看到全身長滿褥瘡的植物人,傷口鑽出十多條又肥又大的蛆;還有一次在花蓮,他看到一個植物人瘦的只剩一把枯骨,躺在糞便與餿水中,

讓曹慶再也忍不住溼了眼眶,誓言要為他們找回為一個「人」的尊嚴。

 

  曹慶同時到衛生部門「拜託」政府幫助清寒植物人家庭,也到企業財團去尋求財力支援,但執著的身影卻始終落寞,總在華麗卻冷漠的會客室裡被草草打發。

 

  只有一次,曹慶終於見到一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但就在他滿懷希望的時候。

  「兄弟,我從不做沒把握的事!」

 

  曹慶回憶,那一剎那,他堅持多年的熱情徹底被擊潰,走出辦公室,站在亮晃晃的台北街頭,他揮著拳頭咆哮痛哭,詛咒全世界的無情無義,最後頹然倒在路邊緣像一個洩氣的皮球。

 

  然後,他突然想起七歲那年在學堂裡讀過的故事「兩個和尚」:古時四川有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取經,富和尚因為擔心錢不夠、體力不夠和路途遙遠,一輩子未能成行,窮和尚卻只帶了一只缽,靠著雙腿和決心,數年之後帶回南海萬卷經書。

 

  一瞬間,曹慶笑了,告訴自己「就當個窮和尚吧!」。

 

  不久之後,七十五年十一月,他租了房子成立創世紀植物人安養院,再親自到三重,從五樓背下創世免費收容的首位植物人林麗美,一個父親中風而母親癌症的年輕女孩;而那時創世沒有任何設施,林麗美的床還是路邊撿來的,舊櫥也是,曹慶自己則打地舖。

 

  事隔十四年,曹慶還記得,正當安養院開張的前兩天,空蕩的房子裡什麼也沒有,幫他管錢的一位女孩拿著存摺,一臉驚惶衝向正在廚房洗地的曹慶大喊:「曹伯伯,不好了!你一百多萬元的退休金只剩下一萬!」。

 

  曹慶沒說什麼,只找出那張寫滿七百個姓名地址的贊助人名單,開始寫信:「還記得嗎?您曾承諾願意贊助植物人安養,現在,時候到了,您是否願意實踐諾言?」

 

  一封一封,全是曹慶虔誠熱切的親筆筆跡。

 

  七百多封信寄出後,奇蹟似的,小額捐款不斷寄來。一個月後,義工統計創世第一個月的支出合計十三萬元,而當月收到的捐款剛好是十三萬元,第二個月支出十八萬元,捐款收入就是十八萬元,第三個月支出廿三萬,捐款竟也是廿三萬元。

 

  多年執著播下的種子,從此開始萌芽。但曹慶並未就此停手,早年因為缺乏人手和經費,他還身兼雜役和看護;林麗美入院的第一天,曹慶親自幫她洗澡處理穢物(因為看護害怕「幫死人洗澡的感覺」)。

 

  為了治療植物人常見的褥瘡,曹慶更翻遍醫書土法煉鋼,先用棉花棒清除腐肉,把碘酒滴滿碗大的傷口,再拿吹風機對著傷口吹,讓碘酒快速滲入乾燥,那時病房裡就常見到曹慶拿著吹風機的身影,而一個個沈睡的植物人也在暖風中長出了肉,紅潤的雙頰。

 

  十四年來,曹慶沒有向家屬收過一毛錢,他只要求家屬每個月奉獻三天到安養院當義工,碰到不聞不問的家屬,他也多半算了。

 

  還曾有兩位植物人的年輕妻子,每個月帶著幼兒到創世,曹慶因不忍心他們埋葬後半生,便主動開具「丈夫終生無復原希望」的證明,建議她們離婚,由創世扛下未來的照顧責任,讓她們另覓伴侶,再也不必到病床邊垂淚相伴。

 

  安養工作上了軌道,九年前,曹慶又開始關心街頭的流浪漢。那時,六十多歲的他先到萬華街頭考察,白天陪著流浪漢遊蕩、翻垃圾桶,夜裡則在街頭拿硬紙板當床。

 

  八十年的除夕夜,曹慶更拜託十多位朋友自製便當捐給遊民當年夜飯,那夜當他帶著便當到萬華龍山寺前發放,親眼看到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顫抖雙手拼命似地啃著雞腿時,曹慶又哭了,他當下決心要挑起照顧遊民的責任。

 

  這些年來,創世天天為遊民發便當,提供生活日常品,農曆年前辦尾牙,並設立專為遊民服務的街友平安站。

 

  帶著植物人和遊民走過十多載的風雨艱辛,如今創世已從當年只有一張舊衣櫥當床的窘境,發展到在全台有六家安養院,收容過四百多位清寒植物人,並照顧五百多位遊民,近年又開辦失智老人收容、老人益智中心服務。

 

  更讓曹慶驕傲的是從當年的七百人開始,創世至今共收到三十一萬人次的捐款,而且每一筆錢全來自平凡的小老百姓,創世沒有向任何大財團拿過分毫。

 

  曹慶呢?

 

  今年已七十多歲的他,頭髮全白,皺紋多了,但不變的是..即使頂著基金「董事長」的頭銜,他仍是穿著地攤買的布鞋,以及一件袖口磨破的舊夾克,夜裡就睡在病房樓上的小臥室,平時到醫院拿藥,為了省錢,更堅持要散步走去。

 

  曹慶的辦公室

還有一張簡陋凌亂的國畫工具檯,他最愛用棉花棒沾墨汁畫畫(當年為植物人塗碘酒治褥瘡後養成的習慣),畫好的作品裱框義賣換了錢,再給植物人添病床。

 

  奉獻對他來說,早已是生命的全部。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後亦然。

 

  春暖花開,但創世的植物人還在沈睡,如果你有機會拜訪創世的病房,不要忘記去看看牆角有一張保存完整、功成身退的舊衣櫥,還有董事長陳舊的辦公桌墊下,有一張泛黃的紙片,上頭寫著:

「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如果可以,我們就將這篇文章再度轉傳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繼而讓他們得到更多的幫助!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馨小品-麥當勞早餐

在我家附近,開了一家新的麥當勞。
耀眼的M字招牌,馬上變成了一個顯目的指標,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 靜觀人生風景

 

文/王曉玟

 

加州,冬日。暖融融的冬陽下,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拿起隨身的Canon SD數位相機,對著一扇倉庫的木門、一隻迷失的野鴨、一片車窗上的楓紅,無聲按下快門。那一瞬間,徐重仁的身體放逐得很遠,心卻靠了岸。

 

儘管肩負近千億營業額、下轄統一流通次集團三十五個公司,徐重仁的心很定。「我從來沒有心情不好過,」徐重仁笑得像彌勒佛,「不是說人不會心情不好,而是如何用最快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轉換心情。」

 

「人要走的路還很遙遠漫長,如果不能自處、轉化心情,生活會很辛苦,」今年五十九歲的徐重仁,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轉化」兩字,用「轉化」延續人生續航力。

 

不是挑夫是登山家

 

「領薪水、吃頭路,你不是一個挑夫,而是一個登山家,」自認平凡的徐重仁,就是以登山家自許,轉換「挑夫」角色,在統一集團內創業,慧眼引進宅急便、星巴克、無印良品、甜甜圈專賣店Mister Donut、時髦生活雜貨店Sony Plaza。這份「境隨心轉」的功夫,來自於在On和Off找到平衡點。

 

攝影家柯錫杰在《心的視界》中寫道:「如果你看到的是五,一口氣便把五通通拍出來,結果將是尋常的風景明信片;如果你用你的心、眼去體會,拍出來是五減二之後的三,才是你自己的風景。」

 

徐重仁也是如此。減法美學,不只表現在徐重仁的攝影作品,也是他中年生活的反射。少看新聞、少應酬,減去On的時間,雖然掛著十多個董事長頭銜,徐重仁的時間卻變多了,也更怡然自得。「別人看新聞在生氣,我看日本的BS衛星電視,enjoy情境、歐洲風光或產業變化,」他愉快地說。

 

徐重仁以簡御繁,以運動、閱讀和攝影三個嗜好,交織出辦公室外屬於他自己的人生風景。

 

近兩年,徐重仁每遇假日,就在陽明山的小徑上快走五公里。每日早晨,就從家裡出發,沿著外雙溪往淡水方向,花一個小時走上三公里。

 

有時,徐重仁會揹著相機出門散步,讓自己走進生活深處,找到蟄伏的生命縱深。「我拍天空的雲彩、路邊的花朵,隨性,」他緩緩地說,用心體會,垃圾堆裡也能提煉出美感。

 

運動、攝影之外,徐重仁Off時間的閱讀,反而讓他在經營事業時,更能吸收創意、創造消費者需求。九年前,徐重仁閒暇之餘讀到日本《日經流通新聞》一則星巴克的報導,他馬上飛往東京銀座,大雪紛飛下,站在暈黃溫暖的星巴克對街,一個人默默觀察星巴克數小時。後來,星巴克果然成為台灣都會族工作、家庭以外的「第三個地方」。

 

「我不是天生就很會經營事業,但是我看書很會吸收、學習,很會執行,」徐重仁笑著說。

 

規律的運動、閱讀、和隨性所至的攝影,讓徐重仁不管On或Off,都將天堂隨身攜帶。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第366期 封面故事:8:5黃金律 擁抱健康財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盛怒之時,別開口超過三句話-施以諾

 

 

>   編寫 & 製作by 施以諾
>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實與理想-彭明輝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

 前言

 壹、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

 貳、現實的壓力來自於精神上的惶恐,更甚於物質上的匱乏

 參、金錢只能換來虛假的情意,而換不來真心的接納與善意

 肆、沒有了憧憬與熱情,生命還有什麼味道?

 結語

前言

  人生最困難的課題,莫過於現實與理想間的矛盾:我們希望有很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讓身邊的每一個人羨慕、敬佩,甚至於連父母臉上都有光彩;但是,我們又不想要成為金錢的奴隸,「贏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

  汽車後面的保險桿上流行一個貼條:「事業的成功,不能補償家庭的失敗。」但是,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失敗的家庭:夫妻不合,親子生疏;收入有餘,卻不知道如何安頓心靈。至於理想呢?到了四、五十歲的年紀,除了極少數的男人還有事業上的野心之外,絕大多數人對生命都失了的熱情與憧憬,只知道什麼叫做「生活上的享受」。人活了半百,一旦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與嚮往,活著的會不會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肉體和慾望?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很少人敢認真去面對這麼一個質問!

  「金錢不是萬能,沒錢卻萬萬不能。」這句流行話雖然很有理,大部分人卻只是拿後半句話來強調現實的重要性。許多人不但不去深思「金錢不是萬能」的涵義,甚至也沒辦法深刻體會到「沒錢萬萬不能」這句話在今天的實質意義。

  在今日台灣的現實處境下,只要有固定的職業收入,絕大部分人都足衣足食:房子也許小一點、偏遠一點;車子也許舊一點,但卻衣食住行樣樣不缺。甚至在這個號稱高失業率的年頭,許多人還是靠著自己或長輩的儲蓄在過日子,不肯屈就較辛苦、收入較少,或者社會地位較低的工作。既然大部分的人都已經有辦法過足衣足食的日子,而遠離了「沒錢萬萬不能」的處境,為什麼許多人都還是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上呢?

  更奇怪的是:和光復初期比起來,現在台灣人的財富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但是現實的壓力卻更大了。我們看到許多人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與社會地位,而疏忽了夫妻關係的經營;為了「不要輸在起跑點」,而把小孩子所有的時間交給各種補習班、雙語學校、安親班、才藝班。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只感到小時候的競爭壓力,而感受不到情感的溫馨和心靈內在的喜悅。現在四、五十歲的人,小時候雖然普遍地物質供應窘迫,卻有著無憂無慮的歡樂童年。但是,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卻有太多人連童年都是活在慘白的競爭壓力之下。

  假如我們這個社會早已脫離了「沒錢萬萬不能」的歷史處境,今天的現實壓力到底從何而來?

壹、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

  人到底需要多少錢,才夠滿足現實上的需要?其實這根本沒有絕對的標準,而是和身邊的人比較出來的。

  小時候,家裡不算寬裕。難得在餐桌上看到一鍋燉肉,伸筷子去夾,在鍋邊就被祖母的筷子敲到一邊去:「大人還沒吃,小孩子等剩下的吃!」家裡難得來個客人,沒喝完的黑松汽水小孩子搶著喝。衣褲上只要沒有補丁,就算是家境很不錯,甚至足以傲人了。晚上睡覺,一家五口擠在三、四坪大的臥房裡,床邊還擠著一個臭氣燻天的尿桶。今天四十歲左右的人,誰不是這樣長大的?但是,當時誰曾經覺得自己苦?誰曾經覺得自己窮?現在每次看到電視廣告裡「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的鏡頭,還不是會勾起許多人童年的甜蜜回憶?

  今日的台灣,只要肯工作,不得已時肯當大廈廁所的清潔工,誰的日子會過得比當年還窮?即使是九二一的災區,只要平時有儲蓄的習慣,都還可以過得遠比我父親那一輩人好:小學五年級就輟學,負責養活一家人,還包括一個臥病在床的父親和一堆弟妹;到建築工地挑砂石,挑不動;到空軍基地的廚房當軍夫,只為了可以把廚房用剩的油拿給家人吃;躲空襲,過了今天不知道有沒有明天。這麼苦的日子,只因為當時大家過的都一樣,所以也不曾覺得苦。

  想想我們童年時的物質條件,甚至我們上一代的物質條件,那樣的生活都過來了,還有什麼樣的生活不能過?所以聖嚴法師說:「人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很多。」

  托爾斯泰有一篇短篇小說,題名為:「人需要多少土地」。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在帝俄時代,有一個出身農奴的俄國人。他的體格很強健,又很努力工作,省吃簡用,所以很年輕的時候就積存了足夠的錢,給自己贖了身。從此以後,他租別人的田,繼續努力耕作,不但更加省吃簡用,甚至除了睡眠之外罕有休息,除非病得起不來否則天天下田。所以,到他壯年的時候,已經存夠了積蓄,買到了幾畝良田,成為一個小小的地主。他繼續這樣子吃苦耐勞地生活著,到了晚年的時候,他不但有十幾頃的良田,甚至還有農奴在幫他耕作。不但衣食無缺,甚至豐盛有餘。

  一般人在他這個年紀早已賦閒在家,頤養天年。但是,他仍積極地在尋找增加財富的各種管道。有一天,他聽說在南方靠近烏克蘭的地方有一大片黑黝黝的肥沃土地,地上長的麥子遠比他田裡的還粗大又飽實。這片一望無際的沃土屬於一個偏遠的部落,他們對金錢的交易了解很少,只要給族長一小袋黃金,他就把你一天腳程內所能圍繞起來的整片土地都送你。

  這個農夫盤算一下,一袋黃金只不過是他十分之一的儲蓄,但一天腳程可以圍繞起來的土地,卻是他既有土地的十幾倍。更何況,那裡的土地都遠比他現有的土地肥沃哪!所以他就趕快帶著一小袋黃金和一個最強壯的僕人,趕到那個部落去。族長很熱情地接待他,也證實了傳聞中的土地交易方式,只多加了一句話:假如他日出時出發,而無法在日落時趕回到原點,他將一無所得,而那一袋黃金仍歸族長所有。對他來講,這個條件倒是很公允。所以他就把一袋黃金交給族長,並且挑了一塊看起來最肥沃的土地,約定第二天天亮前在那裡和族長碰面。

  第二天一早他就起床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再叫僕人把昨晚準備好的木樁、午餐和飲水一起背在背上,趁天亮前趕到約定的出發地點,發現族長已經和族裡一群喜歡熱鬧的人一起在等他了。當第一道晨曦的光芒進入他眼簾的時候,他就急急忙忙地帶著他強壯的僕人一起連走帶跑地出發。

  昨夜他就已經盤算好了:一出發他就往北走,等太陽升起到40度仰角的時候,他就要左轉往西走,在接近中午的時候他要停下來邊吃午餐邊休息一個小時左右,然後左轉往南走,當太陽落到40度仰角的時候,他再左轉面向東方走回到原點。這樣,他就可以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圍繞出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地。

  他和僕人邊走邊打木樁。但是,當他朝北走到應該要左轉往西走的時候,卻發現前面的土地更肥沃。於是他想:「沒有關係,我再往前走一段路,等一下再左轉。反正我需要的是肥沃的土地,而不是方方正正的土地。」可是愈往前土地愈肥沃,害他一直朝著出發時往北的方向走下去,捨不得往左轉,直到他意識到已經快接近中午了,才勉強狠心往左轉。到了中午的時候,他才往西方走沒多遠的路,如果照計劃左轉往南走,他的土地將會非常狹長。因此,他改變了原來的計劃,繼續往西走。此外,他放棄了中午的休息,為了趕路而邊走邊吃。過了一段時間,他警覺到太陽已經快落到40度仰角的時候,他才焦急地想要左轉往南走。可是算一算時間,如果這時候他才往南走,出發地點將在他的左方,他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再左轉往出發點走呢?因為時間顯然不夠了,他只好放棄原來想擁有一塊方正土地的期待,直接往出發點走過去,心裡想著:「一塊三角形的土地總好過一無所有!」

  可是,他這個決定還是太晚了,眼見著太陽即將下山,他還看不到出發點。於是他焦急地奔跑起來,並催促著疲累的僕人把整袋木樁丟了來扶著他跑。他跑得又飢又渴卻不敢停下來喝水,等他都已經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才看到遠遠山頂上有一群人在出發點上等他。可惜的是,夕陽的最後一道餘暉已經沒入地平線下。他正傷心的時候,卻發現出發點上的人又叫又跳,好像在鼓勵他,為他打氣。於是他想起來:出發點的地勢比較高,所以還看得到夕陽。於是,儘管他已經喘不過氣來了,還是拼命催促僕人攙扶著他往前沒命地衝刺。終於,在夕陽的最後一道餘暉中,他到達了出發點的山頭,累得趴在地上──卻從此再也起不來了!

  族長指揮著他的族人和這個農夫的僕人,就在山頭上幫他挖了一個墳:六尺長、三尺寬、三尺深!

  這個老農夫死後到底有沒有得到那塊肥沃的土地呢?故事沒有交代,其實讀者也不會想知道。畢竟,人死後的財富是不值得關心的。

  這個故事最令人震驚的是:這個農夫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只要他不那麼貪得,他有很多機會可以不需要付出這個代價的。偏偏,人在追求財富的過程,往往像是中了蠱或著了魔一樣:明知道貪欲已經過了頭,有可能會為此付出痛心的代價,卻總是欺哄自己說:「再多一點點就好了,我以後還有補救的機會。」就這樣一直耽溺下去,直到一切補救的機會都已經消失為止。

  可是,你讀完這個故事以後就會完全解除對現實的恐懼與貪戀嗎?不見得!假如人對現實的需要並不多,為什麼人想要的又偏偏多出那麼多?甚至於多到簡直無止境,連生命都可以賠上!

貳、現實的壓力來自於精神上的惶恐,更甚於物質上的匱乏

  今天的台灣,雖不必然每個人都可以錦衣玉食,倒也真的是絕大多數人都可以足衣足食了。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一個人只要學會儲蓄與儉約的生活,不得已時願意做別人不肯做的工作(當清潔工、值夜班、賣小吃),就可以免除現實的煩憂了。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忍受這種簡樸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誰都想出人頭地,哪有人甘居人後,當工友讓人指使?

  因此,與其說現實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物質需要,還不如說它是地位和成就的象徵,是一種自我肯定的工具!所以,說到頭來,現實根本是一種「精神上」的要求,而不是一般人所誤以為的「生理要求」或「物質需要」。假如一個人不需要跟別人比就可以很滿足(譬如得道高僧),他所需要的現實會很少;假如一個人整天都要跟別人比,給他再多都不夠。

  換個方式說,在今日的台灣,「現實」的意思已經不再是足衣足食了,而是「免於對未來生活的憂慮」,以及「成就感、被肯定、不受他人的輕蔑與羞辱」。

  假如可以不花任何代價就獲得一筆鉅款,它將可以被用來保障我們未來的生活品質:不用怕中年失業、生病時可以給自己和家人最好的醫療照護,還可以用最昂貴的教育來保障孩子未來的競爭能力和生活品質。當一個人的財富多到三代也用不完的時候,他就真的可以不用再為現實煩憂了。還有更重要的,財富可以用來肯定自己的能力、贏取別人的尊敬與羨慕、讓別人不敢卑視你。

  相較之下,假如一個人的收入只足夠應付眼前的衣食與住行,也許他可以不羨慕有錢人的物質享受,但是他卻要如何去面對未來生活中不確定的風險(如失業、老年醫療)?更何況,一個收入低的人,如何面對親戚眼光中的輕蔑,乃至於言語中坦白的的嘲諷與羞辱?從小到大,我們被重複地教會了一個現實:沒有了錢,在別人眼中就連最基本的人格尊嚴也都沒有了!

  我曾經問學生一個問題:「假如我是神仙,可以幫你實現一個願望,但是你只能從以下兩個願望中挑一個,你會挑哪一個?(1)給你像比爾蓋茲一樣的財富,但是你要跟他一樣,終日和鉤心鬥角、唯利是圖的人生活在一起。(2)讓你一輩子衣食無缺,沒有多餘的財富,也沒有現實的壓力,但是你一生中所接觸到的人,都能肯定你,並且懷著善意接納你。」

  聽完這個問題,所有的人都用理所當然的口氣說:「當然是後面那一個!」

  這個簡短的對話突顯出幾個事實:(1)大部分的人都想擁有比爾蓋茲的財富,卻不想要和鉤心鬥角、唯利是圖的人生活在一起。也就是說,財富雖然吸引人,但是衡量過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後,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多餘的財富。(2)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假如可以被肯定、被接納、被善意地對待,那麼他們對現實的所求就可以降低到「一輩子衣食無缺」的程度,而不願意為了多餘的財富付出沒必要的代價。

  其實,一個人只要職業穩定,有固定的收入與退休金(譬如公教人員),那麼他將和比爾蓋茲一樣地一輩子不愁吃穿。因此,他們財富上的懸殊只能造成一個實質上的差異:他們死的時候,比爾蓋茲會留下比較多錢。但是,死後的財富有什麼意義呢?值得人為它做任何的犧牲嗎?所以說,顯然一般人所以羨慕比爾蓋茲,為的不是他死後留下多少財產,而是這些財產在他生前帶給他的自我肯定和別人羨慕的眼光。因此,人之所以會去追逐一生花不完的財富,積極的說是為了自我肯定,消極的說是為了自我武裝,防範別人的輕蔑與羞辱。也正因為財富對人而言最大的吸引力是被肯定、被接納,所以一旦我們可以不需付出任何代價就被肯定、被接納的時候,我們就會吝於為多餘的財富付出沒必要的犧牲。因此,在前面的問答裡,我們會選擇「一輩子衣食無缺,沒有多餘的財富,但是被肯定、被接納」;而不願意為了比爾蓋茲的財富,去忍受和唯利是圖的人朝夕相處。

  所以,假如這是一個充滿善意的社會,人人願意彼此急難救助,相互接納、肯定,應該就很少有人願意為了名利而付出夫妻失和、親子生疏、心靈空洞等代價了。在這樣的社會裡,人們將會花費更多的心力,認真地去思索人生的意義,追求超出現實層次的「自我實現」。而平常被當作空話、不務實的理想、熱情、憧憬、嚮往、心靈、生命等等東西,將會變得非常地吸引人,令人振奮,甚至於是「人要有滋味地活下去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幸的是,我們從來都沒有經驗過那樣子有善意的社會。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人都太勢利。或者說,雖然人都或多或少隱藏著一些對人的善意,但是這個社會的習氣卻太惡質,使得這些善意根本無從傳達、交流。從一懂事開始,我們就經常被親戚和鄰居拿來做為「比輸贏」的工具。還沒上幼稚園的時候就比看誰家小孩長得漂亮,看起來聰明。到了幼稚園,小朋友也學著大人的口氣,比出國的次數,比汽車和房子的大小。小學開始就被拿來比成績,比才藝,比英語,爸爸、媽媽、姑姑、阿姨、叔叔、伯伯都七嘴八舌地進來攪和,不把這場輸贏的比較弄到沸騰就不罷休。難得過年,所有表兄弟姊妹玩在一起,偏偏就會有三姑六婆或阿姨、舅媽會問:「你們家慧娟功課好不好呀?」或者假猩猩地炫耀:「我們家志潔當了學校的小市長,回家都不肯講,還是老師打電話來道賀才知道呢!」活在這種整天比輸贏、爭高下的惡質習氣裡,每個人自衛都來不及,根本沒有機會表達出隱藏在心裡的善意,甚至因為害怕天真的善意會換來無情的羞辱,以致於在一再的壓抑之後,對自己的善意變得愈來愈遲鈍而不敏感,最後甚至於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就這樣子,我們每個人都被教養成隨時在為不可預期的「決鬥」作準備。收入再多都不夠,隨時可能會碰到一個親戚或同學半路殺出來,用更高的收入把你踩到腳底下去。社會地位再高也不足,隨時爸媽都可能會碰到一個失散多年的同學,用更傑出的兒子把你比下去,讓你爸媽多年來的驕傲瞬間變成一團糞土。子女的成績再好也不夠,你隨時可能會發現工友的兒子成績更傑出,讓你的自尊心變成別人腳底下的一塊髒抹布。每次碰到熟人或陌生人,你都要機警地防範對方會不會無預警地出招,一刀斃命地殘殺了你的自尊,讓你的屈辱汨汨不絕從傷口湧出來,甚至讓你在滿溢的屈辱中窒息而死。

所以,我們急著用百萬名車武裝自己,從遙遠的距離就開始發出自衛的訊號:「你們誰都別想瞧不起我!」我們用千萬豪宅當武器,看誰不順眼就輕描淡寫地把對方的自尊心踩在地板上。在區公所被辦事員刁難或瞪白眼的時候,就拿出亮麗的學位或頭銜,逼對方彎下腰來道歉,甚至露出諂媚的神情來抱大腿。我們加入了那個「人欺人」的社會,用學位、豪宅、汽車、收入、儲蓄、配偶的成就或容貌、子女的成績和成就,以及一切可能的工具,一邊武裝自己,一邊在必要的時候反擊。開始的時候或許不習慣、不情願,久了以後卻像決鬥巖流島的宮本武藏,決鬥成為一種本能,刀一出鞘就可以讓對手尊嚴掃地、屈辱橫流。然後,我們就可以偶而輕輕鬆鬆地感慨著說:「唉!這真是個人欺人的社會!」

  然後,我們開始羨慕,甚至於崇拜,傳說中的史丹福大學教授。他不但有亮麗的學位和頭銜,而且自己在矽谷開一家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財產有好幾十億美元。從來都是別人聽他的,沒有人能夠指揮他。所有他看上的女人,甚至不需要他開口,只要眨個眼,就會自動跟他上床。有一次機場因為大雪而下令所有飛機停飛,他硬是叫州長身邊的要人打電話給機場主管,逼得機場塔台不得不讓他起飛。這個人,就像美國人最崇拜的英雄:「他只負責定規矩,從來不需要遵從(He makes rules but follows none)。」這樣的人,簡直就是美國人心目中的宮本武藏。而在這個萬事以美國為尊的台灣社會裡,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傳奇英雄,每個人心目中的偶像。

  於是,許多年輕人提起他們的「理想」時,他們說的就是這種「永遠把別人踩在腳底下」的人。他們所謂的愛情,指的是每個異性都愛她╱他,但是她╱他卻很可能不愛任何人。他們所謂的「自我肯定」,其實一半是自衛的姿態,一半是把別人踩在腳底下的慾望。他們所謂的「理想」,其實在中文字典裡原本應該是叫做「野心」。

  這是一個沒有能力分辨什麼叫鄙野、粗暴,什麼叫崇高、熱情的時代!

  當然,人是有護衛他的尊嚴的需要。但是,我們需要多少的財富、頭銜與地位,才能達到自衛的需要?而這些財富、頭銜與地位,又值得我們為它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參、金錢只能換來虛假的情意,而換不來真心的接納與善意

  托爾斯泰晚年寫了一部很薄、也很感人的小說:【伊凡 o 伊列區之死】,探討一個問題:「人一生中真正值得去追求的究竟是些什麼?」

  伊凡.伊列區是個高等法院檢察長,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彼得堡的上流階級和貴族。他從小聰明伶俐,善於察言觀色,也善於應對逢迎。因為出身貧苦,所以從小就力爭上游,立志要出人頭地。他聰明又用功,很順利地拿到人人稱羨的大學文憑。進入法院以後,他比別人更用心辦案,也擅長交際,所以就比同事更快地獲得各種升遷的機會。在人生最高峰的中年時,他和美麗的太太搬進了彼得堡寬敞的豪宅裡,開始用心佈置這個家。就在掛窗簾的時候,他從高高的梯子上摔下來,從此臥病不起。

  從小到大,他第一次有很多時間去看他身週的人,以及他這一生真正所擁有的。雖然他很用心佈置這個房子,極力想要擺脫中產階級的品味,但是從傢俱到窗簾,沒有一樣東西和他相同社會階級的人有任何的不同。就像他的一生,雖然他一直都不甘心當平凡人,但是卻也從來不曾追求過任何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因為,他從來都不曾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什麼,也從來也不曾認真問過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整個一生,他只是活在別人的期許和羨慕之中。所有他曾追求過的東西,都只是因為別人認為那些東西很體面,值得稱許或羨慕,而沒有一樣是他自己要的。就像他的婚姻,不是因為兩人相愛,而是因為大家都認為他們兩人條件相當,未來將是非常體面的一對。

  臥病以後,他那愛慕虛榮的的太太和女兒從來不曾真正關心過他。其實,他也從來不曾關心過別人。醫生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不把他當作一個有感覺有思想的人,只是機械化地用專業角度在處理他的身體。這就像他在法院一貫的風格,他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的案件冷漠而優雅地處理掉,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即使發現當事人有冤屈或不得已的苦衷,他還是硬著鐵石心腸依法辦事。他的同事沒有人同情他,反而整天在打聽他的遺缺可以帶給哪些人升遷的機會,就如同他以往在類似場合下會有的一貫作風。把他和家人聯結在一起的力量不是愛情與親情,而是虛榮心和一家人的面子;把他和同事連結在一起的,不是同事的情誼或關懷,而是社交的利益和人脈網絡的經營。沒有人是真心地活著,大家都只是活在別人的期許和羨慕裡!

  當他看透了這一切,突然發現他從來不曾有過真心的喜悅和眼淚,不曾為自己的心願而生活、奮鬥,他的一生根本都是虛假的、空洞的、不值得的。他很想從頭來過,嘗試過一種更貼心、更真實的人生。但是,他已經是絕症的末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了!

  人生最可怕的,莫過於在人生已經不可能再重頭開始的時刻裡,卻對自己有過的一生感到後悔、不值得!那麼,人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會覺得值得呢?我們曾否認真地想過?

  我問學生,妳願意花多少時間去準備妳的婚禮?很多人都願意花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去籌備。那麼,妳是否曾經花一整天的時間去想想:「什麼是妳這一生中最想擁有、最珍貴的東西?」不曾有過!太忙了,國中開始忙聯考,聯考後還有聯考,大學畢業後還有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要進園區。進了園區更忙,忙得有家歸不得,有些人連想生小孩都找不到時間。

  「那麼,你會不會是第二個伊凡 o 伊列區,臨死的時候才對一生後悔?」「不會吧!想辦法賺錢解決現實的問題比較實際,沒有必要花時間去想『人生觀』這種無意義的問題!」

  真的嗎?

  大部分的人從一懂事開始就活在怕被別人比下去的恐懼當中,所以終其一生,他們只有在現實的恐嚇下拼命地力爭上游,追求財富與權勢,作為武裝自己和踐踏別人的工具,卻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來好好地想一想:這樣子做,真的會解決他們的問題嗎?

  可是,假如你會怕鬼,你總覺得鬼在你的身後。你愈是跑得快,愈是覺得背後有什麼東西在追你。真的要解決這個恐懼,唯一的辦法是停下腳步來,勇敢地往後面看清楚。只有當你敢往後面去看鬼的真相時,鬼才會消失掉。一味地在它的恐嚇下拼命地往前跑,累死了也解決不了問題。面對現實的壓力,道理也是一樣的。只有當我們看透了現實能給我們,以及不能給我們的是什麼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坦然地面對現實。

  假如我們所以追求現實,為的是自我的肯定和別人的善意、接納,這一定要用名利權位才能達成嗎?還是說我們可以有更簡潔、更有效的方式來肯定自我,並且獲得別人更真心的善意與接納?

  讓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請你就認識的熟人中,選出五個你認為最值得尊敬的人,和五個你最討厭的人,把他們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後你仔細分析看看,你認為最值得尊敬的人當中,有幾個剛好是學歷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權勢的?除此之外,你也仔細查查看,最讓你受不了的人中,有幾個剛好是學歷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權勢的?很多人都會發現:在名、利、權、位的追逐上愈成功的人,往往也是最討人嫌的人!那麼,這個社會為什麼普遍鼓勵我們去追逐名利與權位?因為這些東西對陌生人很有效!

  譬如,妳到戶政事務所去辦文件,承辦人對前面幾位都大小聲,亂發脾氣。輪到妳的時候,他看到妳光鮮亮麗的衣著和妳先生的博士頭銜,態度突然柔和謙卑起來,這時候會讓妳覺得衣飾和頭銜很好用。但是,這些表面上的榮耀與光彩,只對陌生人有用。對於那些和我們朝夕相處的人而言,名利與權位很難影響到他們對我們的善意與肯定。譬如說,你最要好的朋友或許會在你獲得博士學位時為你高興一下下,但是沒多久你和他的關係又回復到以往的狀態。反過來說,假如有人因為你新獲得的名利與權位而急著和你結交,這種虛情假意的朋友還不如不要!

  絕大部分的人都和伊凡.伊列區一樣,花費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表面上的榮耀,雖然這會換來許多陌生人的羨慕與激賞,卻換不來身邊人真心的善意與對待。一輩子只為了一群不相干的路人而活著,值得嗎?很多全球著名的藝人都有酗酒、吸毒的麻煩,就因為舞台上的風光掩飾不住私生活中的空洞與虛幻。

  我沒有辦法許諾你一生當中所遭遇到的人都接納你、肯定你、對你懷著善意。但是,如果要做到「你常接觸到的人大多數都接納你、肯定你、對你懷著善意」,這並不會很難,而且它和你所擁有的權勢、名利、地位幾乎毫不相干。其實你要做的,只不過是對別人時時懷著善意。

  金錢換不來人的善意,只有善意可以換來善意。假如你希望熟人對你有善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對別人懷著善意。終身在印度救濟貧民的泰瑞莎修女,她在全球所獲得的肯定、尊敬與善意,遠遠超過比爾蓋茲和英國女皇。

  假如你是一個對生命的真諦有深刻體認的人,而且對別人懷著善意,那麼所有認識你的人都會尊敬你、接納你,並且對你懷著善意。當然,大部分的陌生人還是看不到你對生命的體認,因而只能從外表的判斷對你漠視、輕蔑,甚至羞辱你。但是,假如你真的對生命的真諦有深刻體認了,你還會在意別人只憑外表所做出的輕率判斷嗎?

  所以,我們所以需要外在的現實武裝來保護自己,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想用它來遮掩我們內在的貧乏(包括智性的與情感的)。但是,一個內在貧乏的人,不管他在外表尚有多麼足以誇耀的權勢、名利與地位,他自己會知道自己的貧乏,他的親人會知道,而他身週的朋友也都會知道。我們可以愚弄馬路上的陌生人,卻愚弄不了自己,以及身週朝夕相處的人。因此,想要靠權勢、名利與地位去換得身週熟人的肯定與尊敬,還不如努力去累積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對人的善意。

  伊凡.伊列區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警覺到:掙取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而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過程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因此,贏得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必然犧牲了我們可以用來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資源。結果,一個人在權勢、名利與地位的追逐上愈成功,往往他在人生智慧和善意的累積上愈貧乏。一個外表亮麗而內在貧乏的人,註定只能吸引陌生人的羨慕,而無法贏得身週人的真心肯定與善意。

  所謂「贏得全世界而失去了自己」,正是伊凡 o 伊列區的寫照。但是,它卻也正是整個社會盲目地在追求的人生目標。當你仔細看清楚這個真相的時候,會不會一身冷汗?

肆、沒有了憧憬與熱情,生命還有什麼味道?

  人活著,假如生命裡早已不再有任何的感動、嚮往與憧憬,而只剩下虛榮和財富,以及為了把別人踩在腳底下而終日無歇地苦勞與鉤心鬥角,這樣的人生,究竟是什麼樣的滋味?這樣的人,和行尸走肉有什麼差別?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只是盲目地想延長壽命,而很少去注意活著的品質。所以,即使看透了「現實的成就換不來別人真心的接納與善意」,很多人還是捨不掉對財富的盲目追逐。因為,財富可以用來保障未來的生活與醫療品質,還可以用來延長壽命。

  居安思危的風險管理其實是值得提倡的,但卻沒有必要讓它變成一種毫無節制的誇張性恐慌。假如只是要保障家人在自己意外之後可以有最起碼的生活能力,消費性保險的保費是一個有限的財力負擔,並不需要為了它而終日追逐無窮無盡的財富。但是,大部分人真正擔心的卻是:假如罹患絕症,而沒有足夠的財富接受長期耗費鉅資的醫療,怎麼辦?

  大陸有個叫馬橋的偏遠小鎮,在那裡年輕人叫做「貴生」,上了五十歲的人叫做「賤生」。年輕時活得健康、有憧憬、有熱情、有活力,生命是可貴的,所以叫「貴生」;上了五十歲,齒危髮禿,吃不得、動不得、渾身是病,死拖活賴地活著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所以叫「賤生」。所以,活不活得好不好,其實遠比活多久還重要。

  一位六十多歲的醫師發現自己有癌症,考慮良久之後,決定不就醫,而把一部份財產捐給慈善機構後就去旅行了。醫界朋友說他不肯和癌症抵抗是為病人立下一個錯誤的範例,他回答:假如我決心和癌症對抗,可能要花好幾年的時間臥在病床上,即使治好也是身體虛弱,不能再好好利用我的殘年。但是假如我不浪費時間在病床上,就可以利用這三五年,好好去做我一直期待著要做的事。何況,與其拿龐大的財富去醫治一個原本就已自然地衰老的身體,還遠不如把這錢給非洲那些貧困而健康的兒童,讓他們有機會好好地度過一生!

  大部分人都只是未經深思地企圖延長肉體的生命,卻從來不曾思索過:要怎麼活才是值得?從釋迦牟尼的角度看,除非人活著是為了一些憧憬與嚮往,否則無去地活著而時時必須忍受生老病死的各種苦,實在沒什麼道理。

  人所以能熱切而充滿活力地生活著,是因為他對人生還懷有著期待與盼望,因為他還有理想與熱情;而生活之所以困乏而無趣,則是因為我們已經喪失掉對人生的好奇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假如一個人早已喪失掉生命裡所有的感動、熱情、嚮往與憧憬,就算給他全部的現實,他還有可能靠著空洞的軀殼去活出有滋味的人生嗎?

  偏偏,很多人都發現:現在賺的錢遠比小時候所能想像的多了幾十倍,卻比小時候所能想像的還更不快樂!

  回想起小時候,每天一張開眼就急切地翻身下床,興奮地往外面跑,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與盼望,對人生充滿著嚮往與期待。但是,長大後有錢了,自己可以作主了,卻反而失去了對人生的憧憬與期待。人生,好像就意味著無盡的苦勞,以及永遠不會終止的輸贏和野心!即使偶而和朋友嬉鬧、聚餐、逛街、乃至於party,那種歡樂不管多興奮、刺激,都好像氣球裡的空氣,過一夜就消散得無影無蹤。每次狂歡之後,最難忍受的是隨之而來的悵惘與失落感。長大以後的快樂好像都很不實在,很少能留在記憶裡。

  面對這種現象,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長大了就要面對現實呀,只有長不大的人才會甩不掉小時候的天真!」言下之意,現實雖然是一種無奈,卻是人活著所不得不認真面對的。假如活著真的就是一種無奈,死活又有什麼好掛慮的?人又何必為了不可測的未來而整天辛辛苦苦地鑽營財富?顯然,活多久根本不是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活得起不起勁!

很少人能體認到:其實,人活著,最重要的不是現實上的成就,而是保持心中的憧憬、嚮往與喜悅。假如我們能像小孩子一樣隨時保持著對這世界的好奇、憧憬與嚮往,我們的心就會隨時保持著喜悅。在那種心情下,現實的一切都很難對我們造成困擾。反之,當我們對人生的熱情、理想、憧憬與嚮往愈淡薄的時候,現實對我們的糾葛就愈深。所以,與其說人是因為現實的存在而喪失了理想,不如說人是因為喪失了理想所以才會掉入現實的漩渦。

  那麼,人的熱情與理想怎麼會消失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理想與熱情是需要細心栽培、灌溉、維護、修補的。甚至於理想與熱情是需要我們花費很大的心力去創造、經營的。

  小孩子所以能夠隨時保持著對這世界的好奇、憧憬與嚮往,確實是因為他們未經世事,因此對他們而言,天底下沒有哪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我問一個幼稚園的小朋友:「假如我給你一千塊錢,你要拿它做什麼?」他說:「給我媽媽買一座城堡。」對他們而言,明天就是一切的可能性。不管是什麼事情,如果今天做不到,那麼只要等他長大,他就會做得到。

  但是,對大人而言,所有今天不可能的,明天將更加地不可能。隨著年紀愈大,我們愈清楚地知道現實的侷限性。尤其是四十歲的人,所有能得到的他都已經得到了,所有還未得到的他都已經嘗試過了,現在不可能的都永遠不再有可能了。於是,生命成為一攤死水,困窘而促狹地被擠壓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裡,怎麼樣子都活不開來。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這樣。有些人機緣好,在童真的熱情消失之前,他們就已經利用年少時的熱情發展出新的憧憬與盼望,把它給寄託在文學、藝術或者對於大自然的關愛當中。隨著年齡漸長,他們的情感持續獲得更寬廣多樣的滋潤,從戲劇、舞蹈、音樂、文學、電影、哲學與宗教作品中,他們一再經歷心靈被激勵、提昇、陶醉的感動。在這個綿延數千年的歷史人文精神裡頭,他們感受到生命內在的活力與無限開展的可能性;在前人的引導下,他們見證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波瀾壯闊與甘苦酸甜。對這樣的人而言,活著就是一種可能!對他們而言,人的熱情有生滅、有消長、有困頓與豐盈,卻不會了無生機。因為,通過戲劇、舞蹈、音樂、文學、電影、哲學與宗教作品的傳承,我們隨時有機會去親近過去四千年來人類最極致而精粹的生命經驗,以及最璀璨動人的時刻。

  當我們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愈來愈細膩深刻,思想愈來愈開闊透徹時,我們也見證著自己內在生命的生機與開展。活在這樣一種持續的開展之中,我們才能夠有信心地說:活著,就是一種可能。也因此,我們才能夠信心滿滿地對人生懷著憧憬與熱情。活在這樣的情境裡,我們不需要別人羨慕的眼光就能夠自我肯定,被陌生人鄙視時也能坦然地面對自己。這樣的自我肯定,遠比通過財富或名利更來得踏實。這樣地活,才真正活得有滋味。只有體會過這種生命的滋味的人,才能真心信服聖經裡的許諾:

  「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你想想烏鴉,牠也不種也不收,又沒有倉又沒有庫,上帝尚且養活牠。你們比飛鳥是何等地貴重呢!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這是最小的事,你們尚且做不到。為什麼還憂慮其餘的事呢?你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朵花呢!你們這些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到爐裡,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路加福音12:22

結語

  現實,是人活著不可逃脫的必要條件。但是,真正的現實,不過是足衣足食而已。人會把現實誇大到那麼令人惶恐的程度,其實是因為他已經喪失了對生命的熱情、憧憬與嚮往,卻又不甘願讓生命歸於徒然而一無所有的虛空。但是,財富換不來真誠的善意與接納,也阻擋不住生命中空虛的吶喊。其實,一旦能做到衣食無缺之後,人真正的需要是熱情、理想、憧憬與嚮往,而不是現實。

  但是,離開童年之後,人的熱情、理想、憧憬與嚮往是需要花心力去培養、經營與創造的。可悲的是,人經常花了太多的時間在經營他的現實,以致讓他的熱情、理想、憧憬與嚮往一一消耗殆盡,只剩下空洞的靈魂,在陌生人的羨慕中,困窘地而孤單地反覆著沒有滋味的人生。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晚餐吃點什麼呢 王文華

 

 

我當老闆時和一位來應徵工作的年輕人面談,我問他的頭四個問題是:「有沒有女朋友?」

 

他說:「我還年輕,想專心拼事業,目前不想交女朋友。」

 

「你去過最好玩的地方是哪裡?」

 

「我不喜歡出去玩,我喜歡在家研究電腦。」

 

「那你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我都全心全意工作,吃得很隨便。」

 

「會做菜嗎?」

 

「我家附近有很多吃的,不用自己做。」

 

 他可能以為這些答案都展現出專業精神,會為自己加分,於是得意地看著我。

 

但我連學歷和經驗都懶得問,就跟他拜拜了。

 

我已經活得夠粗糙了,但就連我都知道: 除非是極度專業的人才(比如說實驗室的科學家),

 

一般來說,好的員工,必須先是一個好的情人。

 

工作要做得好,生活品質得高。

 

或是說,好的員工,對生活必須有起碼的興趣。

 

這位應徵者沒有興趣,也沒有謙虛。

 

他沒有生活能力也就罷了,他還看輕那些能力,覺得自己花錢就可以買到,何必自己學。

 

花錢可以上好的餐廳?但體會不出美食背後的文化意義。

 

花錢可以坐頭等艙去義大利,但站在競技場中央不會有思古之幽情。

 

「吃」只需要像機器人一樣張嘴閉嘴。

 

但「品嚐」就需要用到五官和心。

 

我也曾經張嘴閉嘴過。在美國念書時,覺得讀書最大,其他一切都是浪費時間。

 

有一段時間,我請中國餐廳每晚送便當給我。

 

他們五點送到大樓門口,進不了大門,就把便當放在地上。

 

我六七點回到家,有時下著雨,就在公寓門口地上,一堆廣告傳單之間,挖出又濕又冷的晚飯。

 

上樓後一邊吃,還一邊翻著課本。

 

10多年後,我的經濟狀況比當學生時好的多,吃的東西卻一樣溼冷。

 

六七點窩在辦公室,沒事做了,但也不想回家。

 

跑到附近麵攤上隨便吃碗麵,匆匆又趕回公司,生怕錯過了重要的E-mail

 

肚子飽了,甚至因為吃得太快而很脹,但味蕾很懶散,心情很空虛。

 

我也曾是個賭徒,野心勃勃地想: 一旦我考上第一志願,或是當上總經理,

 

或是找到天命真女,一切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那天以後,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為了那些快樂的日子,現在苦一點沒關係。

 

繼續做夢吧,王文華。

 

在聯考制度下長大的我們,有這種想法很正常。

 

 我們都是延遲快樂的高手,善長讓人生在未來某個終點線等候。

 

但聯考制度下長大的我們,後來也都發現:得到第一志願和天命真女之後,

 

他媽的,竟然有新的問題!被延遲的快樂不但不生利息,反而連本金都沒有了。

 

人生不會在未來某個終點線等候,她與你打一個照面,你不抓住她,她說走就走。

 

陪伴你的只剩感嘆,和打不完的玻尿酸。

 

於是我戒了賭,開始用定存的方式,一天一天累積快樂的利息。

 

如果沒有命一把贏到大的快樂,那我就一餐一餐累積小小的幸福。

 

今年以來,我開始講究每一餐。未必要山珍海味,但就算是蚵仔煎,也要細嚼慢嚥。

 

未必去大飯店,但就算是路邊攤,資料也要搜集齊全。

 

我把每一餐,當做生命給我的一個機會。

 

當我打開餐巾、舉起刀叉,我聽見生命對我說:「你可以透過食物和旅行來認識、享受我。」

 

用這種方式你賺不到錢,得不到名,但是快樂卻一點一滴地發生。原汁原味,絕對實在。

 

和愛情相比,食物不會可歌可泣,但至少不會騙你。

 

「沒有愛情的時候,你就多吃!」Eat and live. Oh, My  God

 

沒有愛情的時候,你就多吃!

 

我飽讀詩書,卻發現這才是真正的醒世箴言!

 

九月初的周末,晚上10點吃完美食,和一位老友在街上巧遇: 「最近忙什麼?」

 

我問。

 

「忙著補習考金融證照」他感嘆地說,「沒想到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還要上補習班。」

 

「有什麼關係?我也在補習。」我說。

 

「你補什麼?」

 

「想報一個旅行團,到瑞士學烹飪。」

 

他愣了一下,然後慢慢笑出來。

 

Yes,我的老友懂了!

 

那微笑的源頭是一種醒悟,醒悟到經歷了名、利、愛、恨,

 

到頭來人唯一能真正擁有的,是一顆熱騰騰馬鈴薯。

 

醒悟到天上會飛來很多真、假、虛、實,真正對你好的東西,都是從地底下長出來的。

 

「報名時別忘了我。」他叮囑。

 

我點頭,就像高中時答應幫他報英文補習班一樣。

 

對工作,我們都已鞠躬盡瘁。

 

對人生,我們才剛要開始。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大說服技巧

 

 是否曾經遇到類似的情況--原本堅定支持A黨的政治主張,但在聽了B黨的政見發表會之後,自己的政治主張便悄然轉向;和客戶進行磋商時,用盡各種手段與交換條件,他就是不肯點頭簽字。

 

 有些人總是會受別人的意見影響而棋不定,甚至做出與本意相反的行,有些人卻能堅守立場,不受他人言詞的影響?究竟些因素會影響人們的看法?怎麼樣才有可能轉對方的觀感,進而說服對方?

 

 首先,我們得知道,要成功地改變他人的態度、說服他們,可以從溝通中的幾個層面下手:

 

 1.凸顯專家身分:心理學家們發現,人們對於具備專家身分的說話者,通常會有「相信所言」傾向。所以,當我們準備對客戶促銷商品時,不妨一開始便透露本身高學歷、資歷深厚、歷練富、專業技能純熟之類的訊息,使自己的發言具有一定的權威。

 

 2.運用溝通的肢體技巧:進行溝通時,可以稍稍運用一些肢體技巧,讓對方更容易信任我們。

 

 3.凸顯自己與被說服者間的相似性:人們通常會對與自己特質相似的人,生「我們是自己人」的感覺,而容易被傳播者所吸引,進而傾向於信任他所說的話。

 

 4.包含正反兩方的資訊,比較容易讓人相信:這是一般常見於廣見界「自打嘴巴」的策略,利用廣告中些許不利己方的反面資訊,反而會使正面訊息更可信,進而加深聽者對該訊息的接受度。

 

 5.把精簡的結論放在前頭:人類處理訊息的容量有限,沒辦法把所有的訊息通通記下來。

所以,想要成功地與對方溝通並說服對方,最好是先提網領地告訴他們該注意什,讓對方形成一個先入主的念之後,再逐步加深這個念,就能達到說服的目的。

 

 6.利用可接受的小要求,索取更大的要求:這是一項心理學家們所發現「得寸進尺」策略。先利用一些小要求,例如先要求對方購買100元的慈善文具,等對方答應後,再提出我們原始的要求。

 

 7.以不可能的大要求,換取我們的原始要求:「以大換小」恰好和上一點相反,運用的是人們拒他人後,傾向於給予對方補償的心理。

 

 8.創造被說服者的情境歸屬感:「團體」是影響人類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們往往會隨著所屬團體的態度,而形成或轉變其態度,以符合團體態度的一致性。

 

 9.滿足聽者其他方面的基本需求:在促銷商品時,可以附加一些適合客戶的「誘餌」,都會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的重視,進而提升銷售的成功率。

 

 10.給予聽者適度的自由選擇權利:沒有人喜歡被操縱,因此在說服過程中,對不能讓對方生這種印象。最好能相對地給予對方「可選擇」的空間,即使我們能給予的「選擇」很有限。留點「工作」給對方做,讓他也能掌握些交易過程的權利,這樣會比一股勁兒說破嘴還來得事半功倍。

 

 

這些招數「說服」?頻頻點頭的,不妨開始做做實地練習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停的時候是為了欣賞人生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的看看自己的周遭了?

朋友換了髮型?穿著風格變了?

夜空中出現了星光?

今天的風味道很香?

願大家好好珍惜自己身邊的一切一切

別讓看似平凡中的幸福轉眼溜走

 

聽說在歐洲阿爾卑斯山中,有一條風景很美的大道上,掛著一句標語,寫著:

「慢慢走請注意欣賞!」現代人看起來太忙了,許多任在這忙碌的世界上過活,手腳不停,就好像在阿爾卑斯山上旅行,乘氣車匆匆忙忙的過去,沒有什麼時間回一回頭,或著停一停步子,欣賞一下風景,結果,使這原本豐富美麗的世界,在我們眼中空無所有,只剩下了匆忙和緊張,勞碌和憂愁。

 

有個好萊塢的歌王,曾經說了一些很感慨的話,他說:

「當我年輕的時候,急急爬到山頂上,就像參加賽跑的馬,帶著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終點的白線之外,什麼都看不見。我的祖母看見我這樣忙,很擔心的說:「孩子,別走的太快,否則你會錯過路上的好風景!」

 

我根本不聽她的話,心想:

一個人,既然知道要怎麼走,為什麼還要停下來浪費時間呢?

我繼續往前跑,一年年過了,我有了地位,也有了名譽和財富,及一個我深愛的家庭。

可是,我並不像別人那樣快樂,我不明白我做錯了什麼?

 

這位名歌王繼續說:

「有一次,一個歌舞團在城外表演,我是主角,當表演完了,觀眾的掌聲久久不停。這一次的表演很成功,我們都很高興。可是這時候有人遞給我一份電報,是我的妻子拍來的,因為我們的第四個孩子出生了。突然,我覺得很難過,每一個孩子的出生,我都不在家,我的妻子,獨自承擔養育孩子的辛苦 。我從來沒看過孩子們走第一步的樣子,他們天真的哭、笑,我都沒聽過,只有從母親那裡,得到間接的描述。我想起祖母對我說的話……的確,我和我的朋友也疏遠,我好久沒去摸書本,或者看看花園裡的樹木。我曾經答應和妻子一起去渡假,總因為忙碌而取銷了。」

 

有一位哲學家說:

「單憑思想而不勞動,當然不能生活,但一生像機器一樣不停的轉,那更加沒有意。」

 

我們不必把每天的時間,安排的緊緊的,

總要留下一點空間,來欣賞一下四周的好風景。

如何做一做自己的主人,這才是重要的事。

我們想走的時候就走,想停的時候就停,

隨心所欲的去發現樂趣,和值得珍惜的東西。

既然有機會來到這多采多姿的世界裡,就應該像一個旅行家,

不只要爬山涉水,走完我們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賞、留連。

 

走的時候,是為了到另一個境界,停的時候,是為了欣賞人生。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