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人交往牢記,切莫交淺言深! ___ 勵志語錄

 

http://aboutfighter.com/docTzBER2JwTTN4dXc9/3301 

 

 

 

與人交往牢記,切莫交淺言深!

兜兜裏有糖 2017-09-08

 

淺關係淺交流,深關係深交流。不同的話題廣度和表露深度,體現了你和圈子裡每個人的親疏遠近。可能是前車之鑒太多,“交淺言深”成了人際交往的忌諱,被過來人不斷地告誡給後來者。

「交淺言深」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崔駰傳》 ,原句是:

「駰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意思是說,與交情淺的人深談,是愚蠢。

大文豪蘇東坡上書給皇帝,也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但我習慣想得更深一點:都說切莫交淺言深,但我們怎麼判定關係親疏?怎麼判斷言談深淺?兩者之間到底什麼關係?人們為什麼要交淺言深?我們又為什麼不能交淺言深? 

我們如何判斷「交淺」和「言深」?

這次話題的關鍵字是「交淺言深」,我發現,雖只短短四個字,卻談及了人際交往的本質。

先說「交淺」。

人與人的關係的發展,無非從陌生到親密、從親密到疏遠、從疏遠到關係終結幾種變化。

 

社會滲透是專門研究這個發展過程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它認為,關係發展的過程是由較窄範圍的表層交往,向較廣範圍的密切交往過渡,呈滲透式的發展。交情深淺就看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交淺」的就是指兩人尚在較窄範圍內,進行表層交往。

再說「言深」。

你必須熟悉一個概念:自我表露。它指的是,有意透露與自己相關的資訊的過程,且這些資訊通常是重要的、不為人所知的。言談深淺其實就是自我表露的程度。

 

我們可以從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來衡量自我表露的程度。

廣度,指自願提供資訊的廣度,即所討論話題的範圍。比如,你和同事從只討論工作相關的話題,開始談論工作之外的個人生活。

深度,指的是自願提供資訊的深度。談的深不深,一看資訊的隱私程度。比如女生之間除了談論學業,開始討論心儀的學長;

二看,對另一個人來說是否有特殊意義。「我愛你」就比「我愛我的家人」表露更深,「我愛你,我想馬上娶你」又比單一的「我愛你」更深一層。

 

「言深」就是指交流的話題跨度大、彼此坦露程度深。

那麼關係親疏和自我表露程度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我們評價關係親密與否的一個方法是依據我們和對方分享了多少資訊來確定的。根據分享資訊的深度和廣度,一段關係可以界定為隨意的或者親密的。

 

在一段隨意的關係中,你們談論的話題範圍也許很廣卻無法深入,即使你們的話題範圍,可以從國際政治談到娛樂八卦,從娛樂八卦談到股票行情,從股票行情談到釣魚去處,從釣魚去處談到某個共同朋友新買的房子,你們仍然只能算熟人。有時候你感覺某些人難以接近,關節也在這裡。

一段較為親密的關係中,你們可以在一個領域進行深入的探討。

你的工作夥伴可能對你的感情史一無所知,但他熟悉你的教育背景、專業素養、工作能力、行事風格,你們可以自如地談論對行業的見解、談論未來計畫、談論人生追求和職業抱負。這就屬於較為親密的關係。

而在最親密的關係中,你們互相表露的內容不僅有深度也有廣度。比如伉儷情深的夫妻,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是不能交談的。

 

但是在正常情況下,在交往初期,也就是交情尚淺的時候,交往的人在透露自己的資訊和詢問他人的資訊是審慎、節制、漸進的。

此時交往還在摸索和試探期,人們傾向與以近似程度,透露自己的資訊。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也就是交情達到一定程度後,卸下心防,這種嚴格的交換才會消失。

想像一下相親的情景,初識的兩人交換完姓名、職業等基本資訊,明智的做法是從無害的天氣、星座、電影談起。他們對於與自己相關的重要資訊,互相透露的時候慎之又慎,一般是你問一點,我答一點,你回答我多少,我回答你多少。

 

自我表露帶來互相瞭解,兩個人的關係變近,隨著交情變深又帶來進一步的自我表露。關係從不親密到親密就是這樣發展的。

回想你自己的戀愛過程:

剛開始他只告訴你他的職業,後來他開始訴說工作上的不順心、對職業前景的憂慮以及他對未來的期許;剛開始他只告訴你他的家鄉,後來開始談及他和家人的關係,講述成長的創傷;

你越來越瞭解他,這種瞭解讓你感到很安心,覺得有必要去配合對方的坦誠程度。所以你也相應地說起和閨蜜翻臉的煩心事,說起不知該考研還是工作的糾結。

這情形就像你剛開始總精心打扮去見他,後來卻不介意素面朝天,因為真正的你們漸漸地完全地展現在對方面前,你們的牽絆也越來越深。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這種滲透式的自我表露,使人們避免了由於表露太快而引起的不適。

但「交情言深」的是一群想走捷徑的人。

人為什麼會選擇「交淺言深」呢?背後的心理動機歸結起來其實就是三個字:「套近乎」。

既然自我表露可以促進關係發展,越深層次的自我表露帶來越密切的關係,那我索性在交淺時就言深。

 

這種策略奏效嗎?當然奏效!這幾乎是每個人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本能。連小孩都明白,交換過小秘密的小朋友會和自己更親近,和其他普通同學不一樣。 

交淺到底為什麼不能言深?

既然如此,交淺為什麼不能言深呢?因為這種策略雖然能奏效,卻要承擔巨大風險。

首先你無法控制隱私暴露的風險。

很多人對「與人交往,切莫交淺言深」這句話趨之若鶩的原因,是因為曾經被人背叛。

比如,和某人說了自己的隱私和秘密,轉頭就眾所周知;和某人說了第三人的壞話,結果被告知當事人。付出了多麼慘痛的代價,痛心疾首地得出「交淺言深」是社交雷區、交往忌諱、低情商的結論。

雖然我覺得這些情形,並不完全是交淺言深造成的。我覺得,把不願意被更多人知道的隱私和秘密,告訴無法替你守口如瓶的人,是識人不明,問題在於對方可不可靠,和交情深淺沒有關係;

向其他人說了第三人的壞話被轉告當事人,不僅識人不明,自己也人品卑劣。君子坦蕩蕩,不輕易評判他人,何況評判不在場的第三人?判語一出,就要敢作敢當。在其他人面前說的話,也敢在本人面前原封不動地說一遍,行事才算磊落。

我在《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被成為溝通高手》一文中說:話說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說出口之後,就是它的奴隸。隱私一旦暴露就有風險,你管不住別人的嘴,就管好自己的嘴。

其次,拎不清關係,方寸感差,是社交毒藥。

舒服的溝通,前提是理清楚關係和身份。

當今中國人的關係無非幾種:血緣(至親、近親、遠親)、地緣(如各地商會)、學緣(室友、同班、同年級、同社團)、工作關係(上下級、平級)。親疏遠近有別,每個人理清自己與別人的關係,掂量清楚自己的位置,就知道該說什麼話。

自我表露是雙方的,交淺言深就分為說自己和問他人兩種情況。

說的口無遮攔就成了不合時宜。曾有一個女同事,竟然和我說起和男朋友的床事細節,我感到極端尷尬,只好委婉地提醒她有些可以和男朋友說的話不可以告訴閨蜜,有些適合和女生朋友分享的私房話不適合告訴男友。

問的交淺言深,就成了越界的刺探。典型的中國式長輩,俗稱三姑六婆,就是典型的理不清關係。

明明是幾年不碰面的極其生疏的遠方親戚,非要自以為熱絡地盤問你每個月賺多少?物件家境怎麼樣?什麼時候結婚?房子買哪裡?句句引人不適卻渾然不知,還留一句「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才走。

不止三姑六婆,不在少數的人,你明明和他特別不熟,他偏偏不依不饒地探聽隱私。但說到底社交就是你來我往,一廂情願是無效的。

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與人交往,貴在分寸。

第三,因為資訊不對稱,容易觸碰雷區。

交情淺的時候,最大的特點就是彼此不夠瞭解,資訊是嚴重不對稱的,交淺言深容易碰到雷區。

公認會說話的蔡康永建議,兩方面的話題不要觸碰:

第一,對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對不熟的人說的。比方說:財務狀況、生什麼病、感情狀況、小孩的成績等等。

第二,是對方很容易有強硬立場的,談起來容易起爭執的。比方說支持哪支球隊、討厭哪個明星、信哪個宗教、是否素食、支不支持吃狗肉等。

與人交往,我一直主張主動真誠,但有些東西,等交情深了再講,真的不遲。

到底還要吃多少虧,你才能學會交淺不言深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jam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